行业案例库 20小时前 152 阅读 0 评论

小红书内容运营SOP指南|从竞争到行业复盘全流程

作者头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做好小红书内容运营,需从竞争环境分析入手,精准定位用户,围绕其购买全流程规划选题,再通过封面、标题、正文等细节设计提升内容吸引力,最终通过数据复盘持续优化,形成完整运营闭环。

如何去做小红书的内容?今天分享我在使用的SOP指南。

图1:小红书内容运营SOP

一、竞争环境

脱离竞争环境去做小红书,很容易碰壁。总有商家问,自己一个月拿出10W元,能获得多少客资?

在做小红书时,我们要了解站内客户需求,即到底有多人需要这个产品,以及站内供给怎么样?

了解竞争环境首先可通过关键词规划工具,去看品类搜索词的数量,衡量需求量高低,如月度搜索有无过3W,即每天有无1000搜索量;

其次要站内供给情况,可检查品类词前100名搜索结果,去看账号类型的分布,看素人号和企业号的比重。

若搜索关键词,发现企业号的笔记多,且广告位已被抢占都在投流,则可判断行业竞争大;

若搜索结果主要是素人笔记,且素人笔记评论区有大量真实的评论,则判断,行业竞争度一般。

最后看竞品情况,竞品的粉丝数、日更条数、是否有爆文,爆文下方的评论怎么样,以及销量和24小时加购情况,通过这些去判断竞品的运营能力。

下图为小红书赛道竞争度。

图2:小红书赛道竞争程度

二、用户

同时要看用户的画像,用户的年龄、性别和关注点,发掘用户为什么购买这个产品?

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会有哪些关注点,有哪些是决策因素?把这些决策的关键点罗列出来,然后去看自身产品和业务是如何解决;

三、选题

选题的背后是用户,要围绕用户购买过程去做选题。

图3:小红书用户购买过程

客户从了解到下单,主要分为激发欲望,信息搜索和方案评估、购买体验四个步骤;

当产品和服务用户不了解,可通过激发欲望,去安利产品和服务;当用户想了解产品,了解方案的可行性,干货类科普类笔记更容易打动他;

当用户在A和B之间做购买选择时,直接亮出购买理由选我; 用户购买后,激发用户主动去分享。用户购买过程可仔细研究上图。

四、选题类型

小红书笔记选题可拆解为泛流量、干货科普、营销笔记和信任度笔记;刚开始以泛流量、干货,再逐步以销售类和信任度笔记。

泛流量:多集中在求购、互动类、互助类笔记,如大家都在用什么牌子防晒霜;

干货科普:主要是品类介绍,为什么选择品类?行业干货类内容;

营销笔记:7类营销模版,包括自卖自夸,客户案例,购买选择;品牌故事、服务清单、价格优势和用户痛点;

信任度笔记:主要是品牌故事、营销类心得,品牌故事就是最好的信任度笔记;

五、封面

基础条件:3:4;

合格的封面要表达品类植入购买理由,如果你做摄影就突出摄影品类,同时写明你的购买理由;

顶级的封面是拥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购买理由充分,封面也有沟通顺序,用户沿着封面内容即可畅通沟通。

图4:小红书图文笔记信号拆解

六、标题

基础条件在20个字内

标题可参考人群+解决方案+情绪价格+行动指令+场景+口语化需求。

七、正文

字数在1000字内,常规的正文主要分为:小红书自然流笔记和聚光笔记怎么写?

用户痛点:用户在什么场景用到这个产品,目前存在什么痛点;

产品介绍:我的产品有什么优势,什么原理,产品介绍;

购买理由:用户凭什么选择我;

购买指南:怎么去购买我们的产品,在哪里购买?

购买指令:号召用户去购买我的产品;

八、标签

一级标签如品类词、上海月子中心;

二级标签如品牌词,圣贝拉月子中心 热门标签如行业热门互动,官方举办的各类活动七、地点定位发布的地方,增加浏览曝光量。

九、评论区

评论置顶话术,同时评论要做好分层,不同评论做好分层;关于评论区如何做,可以看我之前写的这篇文章小红书评论区营销如何用?一文读懂小红书评论功能

十、复盘

首先复盘笔记是否收录?

其次复盘笔记的数据如停留时间、互动数据、私信数据,再购买就是转化情况,转化率和转化金额。

把复盘放到工作每个阶段,持续优化复盘。想了解更多小红书内容运营思路,可直接扫码购买我整理的内容运营指南。

图5:小红书内容矩阵SOP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江河聊营销】,微信公众号:【江河聊营销】,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