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资本2025 AI 峰会之Cybersecurity

红杉资本2025年AI峰会中,三位合伙人分享中与security相关的观点。1、Pat Grady认为需要在AI 时代的价值累积将主要发生在应用层,在举例当前的空白领域时,展示了在security领域目前还没产生巨头。2、Sonia 认为垂直领域Agent将是创业者的重大机遇,通过强化学习、合成数据和用户数据等技术,训练出在具体工作流中具备卓越的agent,并且相信这些垂域Agent可以超越当

AI 来了,工具软件「大逃杀」

工具型软件的困境,本质是工业时代的单点功能思维与 AI 时代的系统化智能化需求的碰撞。图由 AI 生成作者|周效敬编辑|燕子很多小而美的工具型软件,发展到最后让人唏嘘。Evernote 就是这样一款笔记应用产品。Evernote 创立于2000 年,公司创始人 Stepan Pachikov 给这款产品一个很经典的定位 —— Evernote 是人类大脑的延伸。这款产品的使命是帮助用户记

Tempus AI:AI 医疗的一个数据引擎?

因为对 AI 医疗方向的持续兴趣,最近开始研究 Tempus AI。这段时间,它的名字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一些重要名单里。2024 年上市,2025 年被木头姐(Cathie Wood)重仓,出现在一些医疗数据联盟和药企试验平台中。但我真正关心的,不是它的热度,而是它到底在做什么。它是一家卖基因检测的公司?还是一个想做医疗数据平台的科技公司?抑或只是另一种 AI 医疗概念?我决定从创始人 Er

AI重写了SaaS的逻辑,谁来重写中国SaaS的剧本

一、时代变了:AI带来的结构性重构2022年后,通用人工智能进入爆发阶段。我们看到,AI不再只是产品的附加功能,而是逐步成为SaaS价值交付的底座和前台:从表单驱动的记录系统 → 向AI驱动的管理系统演进;从数据的存储者 → 成为洞察与行动的协同体;从人找数据、点功能 → 向AI找问题、推行动转变。传统模式(人找数据、点功能)AI时代模式(AI找问题、推行动)驱动者:人驱动者:AI流程:用户先

对话RockFlow创始人Vakee:杀死一切App,从股神少女到AI赌徒 |100 AI Creators

01开发Bobby前,Vakee炒股已经超过20年。她从9岁开始炒股(比巴菲特晚3年),可以凭直觉做各种交易。帝国理工毕业后,Vakee先是去了一家量化基金,用机器学习交易期货和期货衍生品。20多岁她就通过做空某支美股赚到了自己第一个1000万。账户数字像游戏积分一样膨胀。对Vakee来说,赚钱太容易,反而有点无聊。她对任何不费力的享受都缺乏兴趣,比如买包、旅游、囤积奢侈品之类。通常她都在拼多

智能AI电子病历系统产品设计解析:从政策到落地的实战

智能AI电子病历系统产品设计解析:从政策到落地的实战QUIET TIME大家好,我是观海。前面关于医疗信息化的系统也写了不少,自从DeepSeek出来以后,未来信息化往AI智能方向转已经是未来的趋势了,所以今天观海就从智能AI电子病历系统这个开始,按照信息化系统方向进行解析,希望给各位老师和同学带来不同的角度。另外AI在医疗领域也是日新月异的发展,观海也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限的知识水平难免有

“大模型+软件测试”的落地现状与实践案例

随着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软件测试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测试活动将影响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合规性,以及最终产品的运营效率。将大模型用于软件测试领域可以提供更高的测试覆盖率,减少不稳定的测试并加快缺陷修复过程。这有助于提高测试人员的测试质量和效率,加快缺陷修复,并确保遵守企业内外部的软件开发标准。大模型在测试领域有两个明确值得探索的方向:方向一:文本生成类场景。由于大模型的优

大模型+Agent+指标语义层:赋能某城商行非技术人员实现灵活取数用数|案例研究

银行业迈向“数据驱动”,灵活取数用数的情况愈发多见。银行领导在决策会议上可能需要查看某项指标变动;业务团队在复盘会议上希望寻找业绩下滑的原因;客户经理在撰写月报时需要进行各项指标的同比环比分析。尽管银行经营分析团队拥有BI系统的支持,但在实时、灵活地取数用数方面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2024年,大模型技术在各行各业加速落地,推动了银行业数据分析场景的全面升级。01 某城商行存在40%的临时性数据

阿里云百炼,一站式大模型商业化平台

阿里云百炼是一个一站式的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该平台基于通义大模型、行业大模型以及三方大模型,面向企业客户和个人开发者,提供完整的模型服务工具和全链路应用开发套件。阿里云百炼集成了国内外主流优质大模型,提供从模型选型、微调训练、安全套件到模型部署等全链路的服务和应用开发工具,为用户简化了底层算力部署、模型预训练、工具开发等复杂工作。开发者可在5分钟内开发一款大模型应用,几小时内即可“炼”出一个企业

AI对谈 | 大模型“上车”,终局是什么?

今年一月,中国一汽基于通义千问140亿参数模型打造了GPT-BI,将大模型应用在企业决策中,这也是汽车行业的首个大模型应用。大模型“上车”的终局是什么?大模型将如何重塑制造业?带着这些问题,阿里云副总裁、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安筱鹏,与中国一汽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副总裁、体系数字化部总经理门欣,阿里云副总裁、汽车能源&交通物流行业总经理李强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时间轴)Timeline03:01大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