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雷达 1天前 85 阅读 0 评论

西工大博士创业,拿下京东方订单,这家陕西公司挑战半导体封装外资巨头|36氪首发

作者头像
36氪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作者 | 林晴晴

编辑 | 彭孝秋

36氪获悉,半导体封装材料企业「致知博约」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险峰长青、鼎兴量子、国汽投资、成都倍特及海河清韦五家机构联合注资。本轮资金将用于华南、长三角及四川三地生产基地建设,同步扩充研发团队并引入半导体封装检测设备。

「致知博约」2022年成立于陕西,专注于显示面板、半导体封装及军工领域的高端电子材料国产化替代。其技术积累始于军工特种材料研发,团队曾参与飞机黑匣子耐高温材料项目,后转向显示及半导体封装领域。

据「致知博约」介绍,公司以底层树脂自主改性为核心技术路线,是国内极少数实现高端封装材料全链条贯通的企业。其团队从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分子结构设计切入,突破电子级杂质离子控制(PPB级)、填料均匀分散及长期信赖性三大技术壁垒。其第一款产品LCD封装胶在京东方8.5代线验证中通过60℃高温、90%湿度环境1000小时稳定性测试。

「致知博约」操作员调制产品(图源/企业)

封装材料需匹配显示、半导体器件的精密电学特性,传统企业难以跨越高分子化学、光学、电子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门槛,更严峻的是客户验证成本。当前中国大陆LCD面板产能占全球60%,但85%高端封装胶依赖国际巨头公司进口,且验证周期长达两年。

“单次测试需停机占用客户百亿级产线2-3天,测试成本极高,多数企业根本拿不到测试机会。”「致知博约」向36氪透露行业瓶颈。因此,公司优先瞄准头部客户,其首批产品绑定京东方、华星光电新型号面板开发,同步以轻资产模式运营,西安首条模块化产线仅设数百平米洁净车间,材料按克销售降低固定资产投入。该模式推动其2025年初实现量产,不同产品分别应用于LCD面板封装、直升机碳纤维零部件保护及半导体晶圆减薄切割。

国际巨头封锁核心树脂、配方及测试标准,且可能随时推出更高维产品压制国产替代。对此,「致知博约」计划以交叉学科平台为支点,2025年成立北京子公司切入新能源汽车封装材料,同步研发AI仿真系统优化器件测试流程。同时推进其他业务线,其显示用负性光刻胶通过京东方首轮验证,半导体晶圆UV减粘胶进入中试阶段,军工无人机材料完成量产供货。「致知博约」告诉36氪,“面板厂新品开发及验证周期压缩到一年,材料供应商必须24小时响应客户需求,这也是我们国产厂商的优势之一。”

团队方面,「致知博约」总经理孙九立为西北工业大学博士,主持过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拥有十余年产业转化经验;首席科学家苗教授系西工大博导、陕西省秦创原首席科学家,专注显示材料研究;半导体封测研发由西电电子封装系教授领衔,应用团队则来自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面板大厂,其中70%成员为硕士及以上学历。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