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广告轰炸、无需另装 App,它用“深度思考”一键总结长文,却在用户习惯、产品臃肿和提问门槛上埋下三重考验。当百度还在为 AI 与营收左右互搏,微信已用“佛系”打法把 AI 塞进 14 亿用户的指尖——这场静悄悄的改变,可能比任何商战都更接近终局。

作为百度的基本盘,百度搜索的任何变化,它都会非常重视,最近的一次改版,百度大张旗鼓地宣传“十年来最大改版”,实际上就是将百度搜索框升级为“智能框”,框变得更大,还支持AI搜索、语音搜索、PDF/Word等文件输入、图片输入。与过去的搜索引擎相比,百度这次显著地增加了AI内容。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微信搜一搜的情况与百度也非常类似,当用户点击微信App头部的搜索框时,系统会出现类似百度搜索的搜索框,下方是“深度思考”,右边是语音输入,用户还可以输入图片,也能输入文件、公众号内容。

当用户选择“公众号内容”时,系统会自动弹出“最近阅读”的文章,继续选择后搜索,系统会直接帮用户总结该公众号内容,对于一些文字超过3000字以上的长公众号文章,微信搜一搜的这个总结非常实用,能极大地节约用户的阅读时间,去掉一些“废话”,直抵核心内容。
与百度不同的是,微信搜一搜非常低调,连宣传都没宣传,只在产品侧改进和提升,不做宣传,幸亏微信搜一搜和百度不是处在商战之中,否则,佛系的微信搜一搜跟百度真没法儿打,看看最近京东、美团、淘宝之间的“外卖大战”,那叫一个激烈。
01
网络上总喜欢夸张和渲染,比如,当AI刚开始爆红的时候,不断有各种文章说“AI会取代人类”、“AI会让某些人没了工作”、“不会用AI你就会等着被淘汰吧”,类似的观点和文章绝不少见。距离OpenAI的ChatGPT爆红至今,已超过2年半的时间,有多少人是真真正正因为AI被淘汰的吗?
用户不会用AI好像也没那么恐怖,但这波AI的浪潮卷向了搜索引擎。
如果你用惯了Kimi、豆包、腾讯元宝、文小言这些AI产品,你就很难理解几年前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体验还是:一共就10条结果页,头部8条广告,尾部8条广告,中间可能还穿插了一两条广告,再加上有几条可能还是SEOer们产生的内容,用户需要在一整个“垃圾堆”里找自己想要的内容。
AI搜索对百度、搜狗、360搜索、Bing等传统搜索引擎的冲击之处在于:
第一,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
第二,搜索即结果。
正如网络上流行的段子“一旦你XXX,就再也回不去了……”,一旦你用过AI搜索的体验后,传统搜索引擎就用不回去了,因为你越用越会吐槽传统搜索引擎的不足之处。
对于传统搜索引擎来说,一面要创新,避免掉队AI的浪潮;一面又要面临AI搜索对核心业务的冲击,这种“左右手互博”真的非常痛苦,究竟是要未来,还是要当前的赚钱?
02
人们常常以为,新工具的诞生,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传统市场,但现实却并不会像人的思维一样,“唰”地一下完成替换。
第一,用户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替代。AI搜索的好处和优势肉眼可见,但用户习惯的力量更加强大,且在近11亿网民规模下,要想大量用户短期内就从传统搜索升级到AI搜索,需要有足够吸引人的亮点,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目前的AI搜索显然还未到这一步,没有引爆点在,就只能纯靠用户习惯缓慢地迭代升级。
第二,用户质量参差不齐。用户基数大的后果是,用户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即使AI搜索已经有非常显著的升级,但用户对于一些新功能并不能接受,反而认为平台搞得花里胡哨,这么多年来的用户习惯已经深层次嵌入肌肉记忆之中,新的功能并不适合所有人。
第三,互联网的快和现实里的慢。对于多年来习惯了网上冲浪的用户来说,互联网行业的节奏就很快,快递、送外卖就是互联网效率的放大镜,看场电影,用户也习惯了2倍速、4倍速,甚至“15分钟看完一部电影”。
一旦你脱离互联网的节奏,回到现实之中,就会发现,一切都很“慢”。
新工具对旧工具的替代,需要时间,而非一瞬之间。按照微信搜一搜这种佛系的玩法,用户要习惯AI搜索显然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03
传统搜索引擎只要你会打字就行,实在不行还可以语音输入,但AI搜索的门槛会更高,因为只有更加精准的输入才会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否则,只会是一堆似是而非的东西,且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比如,当你想要搜索某类疾病的时候,传统搜索引擎就是直接输入疾病名称,系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结果,用户再去进行信息确认。而AI搜索的要求是,用户需要输入更加详细的信息,如“我是一名XX岁的男性,我身体有什么样的状况,我需要挂什么科,我可能需要做哪些检查”,若你已经拿到了检查报告,你还可以直接向AI工具中输入该图片,系统便会进行各种解读,如果用户对该结果有疑问的话,还可以使用多个AI工具进行信息交叉验证。
AI搜索的长文本理解能力比上一代搜索引擎要高很多,这就为精准搜索买下了伏笔。
很多人对AI的理解就是,AI可以写文章,但实际上这波AI搜索方面的进步更大,每天互联网上都有大量创作者在创作内容,文字、图片、短视频,这些内容如果纯靠人工来分析,难度非常大,而AI则可以对此进行更细致的理解和分析,在AI搜索的帮助下,用户会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
04
抖音的做法是“App工厂”,依托于今日头条、抖音等巨型App,不断为旗下的新App导量,苹果的应用商店App Store免费总榜单排名中,抖音一家公司的App就占据榜单的前六名,分别是抖音商城、西瓜视频、汽水音乐、豆包、悟空浏览器、红果短剧,前十名中,抖音占了8个位子。
腾讯的做法是将大部分竞争力寄托在微信之上,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用户数一度突破14亿,远超国内其他App。
微信搜一搜的“AI搜索”也是加载在微信App之上,确实很方便,不用下载新App,但也会导致本身产品的臃肿。还有一个问题是,当用户在搜索框输入文字的时候,系统如何判断用户究竟是搜索聊天记录、通讯录等微信中的内容,还是想要使用“AI搜索”得到搜索引擎的结果。
与百度、豆包等产品相比,微信搜一搜的使用程序更复杂,而且,它与腾讯自己的AI产品腾讯元宝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冲突,用户到底是使用微信搜一搜,还是腾讯元宝?
与过去的AI写文章相比,这波“AI搜索”所带来的个体分化会更加严重,用户的提问能力,用户对AI搜索结果的判断能力,都会造成个体的差异化。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郭静,科技自媒体,钛媒体“2014年十大作者”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