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5小时前 114 阅读 0 评论

斯坦福博士后创立,四月开始爆发,这家AI+心理平台正在飞速增长

作者头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学生课本中一则“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深入人心。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讳疾忌医”的心理。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面对心理问题时同样有着这样的情况。虽然市面上已有颇多心理咨询服务人士,但绝大多数人表现地,往往是望而却步、避而不谈。

不过,好消息是,AI+心理应用的兴起弥补了这样的缺憾。在北美,一位名为“Lucia”的斯坦福博士后创立了一款AI+心理应用正在迅速增长。

它可以为用户提供便捷、专业且个性化的心理支持服务,且价格低廉。

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查阅了创始人1400余条帖子,并与其进行了深谈。这款应用似乎预示着:提供价值的AI应用同样具有广阔的商业价值。

她是怎么做的?其中奥秘究竟如何?

01 “了解更多的自我”

Lucia是一名优秀的华人女性。

她与一位心理学教授联合创立了AI心灵疗愈应用Psyfy。目前该产品主要面向 20-30 岁的女性,已在海外 App Store 上架。

为什么现代人会有心理需求?

其实,这与快节奏、高竞争以及焦虑的普遍密切相关。在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所接触的人群中,很多人为职场中的 KPI 考核、晋升焦虑、失业风险,生活中的房贷车贷、育儿成本、养老等感到压力。

一直以来,心理问题并没得到重视,致使长期积累形成了慢性心理负担,所以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另外,心理问题的产生还有深刻的社会学背景。在城镇化日益提升过程中,传统依靠乡土和血缘关系的社交关系逐渐弱化,职场、亲密和亲子关系成为人们主要的社会关系。

“熟人社会”以往化解心理状况的功能减弱,人们更多地生活在“有价值才有存在价值”的商业关系中。加之社交媒体中“比较文化”的盛行,让人的自我认知混乱,很容易出现自我怀疑、孤独感和意义感缺失的问题。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 “更深入的自我了解”、“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有意义的人生方向”。

由此,心理疗愈的线下店、心理主播和书籍大行其道,受到无数人欢迎。

02 PSYFY的优势

虽然,心理学知识通过科普博主、影视剧、书籍等渠道广泛传播,但以往的载体有所局限。比如,影视剧缺乏系统性,有些需要艺术加工,过度简化了疗愈过程,容易让观众形成认知偏差;而书籍虽有深度,但理论性强,普通读者难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传统心理咨询虽专业,但受限于时间(需提前预约)、地域(小城市咨询师资源少)、成本(单次咨询数百元)和 “病耻感”(担心被贴标签),导致很多人 “有需求却不敢 / 不能求助”。

相比较之下,AI心理应用可以让心理学知识从 “被动接收” 转向 “主动服

务”,可以做到从 “通用内容” 到 “千人千面”。

现在在Psyfy中,AI 能通过用户的对话记录、日记内容、测试结果等数据,动态分析其心理状态(如近期压力源是职场还是亲密关系、情绪敏感点是什么),并推送定制化内容。

比如一个刚分手的用户,AI 不会机械推送 “失恋的 5 个阶段” 这类通用文章,而是先通过对话倾听她的具体痛苦(是 “被背叛的愤怒” 还是 “习惯依赖后的空虚”),再推荐针对性的情绪疏导练习(如 “愤怒日记书写模板” 或 “重建自我价值的正念引导”)。

Lucia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说:“这款产品还能让付不起咨询费的人了解心理学。”她和团队将真实的心理咨询过程和产品融合,每个人喜欢的咨询风格都稍有不同。她补充说:“不光是没做过心理咨询的,就是做过心理咨询的也很喜欢我们的产品。”

在体验Psyfy后,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团队发现,这款产品内置的对话是轻松的,用户可在安全、无评判的空间中与其聊天,整理思绪、探索感受,获得新视角。

而且,Lucia还将用户可能用到的小工具整合至产品中。

比如在日记功能里,它提供了科学的提示和练习,用户可通过写感恩日记反思一天,设定目标,强化积极习惯。数字日记方便搜索过往记录,还能生成情绪曲线,自定义标签、心情标记。

在心理测试板块中,它采用了学术研究的人格测试,用户可通过互动测验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情绪模式和行为风格。测试结果能直接与 AI 对话,如焦虑指数偏高时,AI 会帮助分析原因。

最有创意的是,Lucia还增加了音乐功能,这个功能的出发点是让用户依据音乐治疗理论挑选音乐,节拍接近人平静时的心跳,音高变化小,帮助用户放松、专注和充电,营造平静环境。

目前,除上述功能外,Psyfy还增加了正念卡片、心理学文章专栏、AI 日程规划等功能,创始人Lucia认为,这些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心理调节支持。”

03 PSYFY的特点

与大部分AI心理应用不同的是,Psyfy 的每一项功能都藏着对 “真实心理需求” 的洞察,该团队认为,这款产品比起泛泛的安慰,Psyfy 更懂 “如何帮你看清自己”。

Lucia举例:当你说 “最近负面情绪很多”,它不会只说 “你很好”,而是温柔追问:“你觉得这些负面情绪有没有围绕一个主题?” 这正是临床心理学教授参与设计的 “复刻心理咨询流程”—— 通过层层引导式对话,帮你梳理思绪、探索情绪根源,在安全无评判的空间里,获得属于自己的顿悟。

另外这款产品的功能搭建比较科学。

Lucia认为,写日记是疗愈的开始,Psyfy 可以科学提示引导用户写感恩日记,用以强化积极心态;除此之外,它还搭载了自定义标签、心情标记等功能,这样一来用户能搭配自动生成的 “情绪曲线”,使得过往的情绪变化一目了然。

有用户评价:这里没有娱乐化的 “伪测试”,只有基于学术研究的专业测验。无论是依恋风格、人格特质还是情绪模式,测试结果都能直接对接 AI 对话。

具体表现是,若用户焦虑指数偏高,AI 会帮用户分析压力源;若发现 “讨好型倾向”,它会陪用户探索背后的心理逻辑,让 “自我觉察” 不再停留在理论。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公众号:数科星球(ID:digital-planet)

本文由 @数科星球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