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安全 1月前 180 阅读 0 评论

「Wi-Fi背锅侠」冤了!小扎800美元AI眼镜现场“翻车”,CTO自曝乌龙:因罕见Bug社死,还不小心把自己DDoS了……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整理 | 郑丽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谁能想到一家全球顶级科技公司,会在万众瞩目的发布会上“亲手对自己发起 DDoS 攻击”?

在上周的 Meta Connect 2025 大会上,小扎本打算用三款新智能眼镜和一只神经腕带,让全世界看到未来人机交互的模样——结果,却因为两次严重的演示翻车,硬生生把这“封神机会”变成了“社死现场”。

尴尬之下,,可绝大多数网友并不买账。

眼看着舆论持续发酵,事后 Meta CTO Andrew Bosworth 只好主动现身。他在 Instagram 上开了场 Q&A,逐一回应了大家关心的“翻车细节”:好吧,其实根本不是 Wi-Fi 的锅。

三款新品齐发,Meta 想用智能眼镜再赌一次未来

在 Meta Connect 上,扎克伯格一口气发布了三款新品:

● 第二代 Ray-Ban Meta:在经典款基础上升级,更轻便,支持语音助手与 AI 功能。

● Ray-Ban Display:首次引入 HUD 抬头显示屏,能够在右侧镜片显示通知、导航提示等信息。

● Oakley Meta Vanguard:与运动品牌 Oakley 合作,面向运动和户外场景。

同时,Meta 还展示了神经腕带(Neural Wristband),这是其脑机接口布局的一部分,能通过肌电信号识别手部动作,实现“空中打字”等操作。

按理说,这样的硬件矩阵,本足以撑起一场“未来已来”的舞台。但对于科技公司而言,现场发布会不仅是新品首秀,更是一次“秀肌肉”的舞台:成功的演示能成为经典名场面,被反复传播;而失败,则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球笑柄——在上周的 Meta Connect 2025 大会上,Meta 的最新款智能眼镜就遭遇了这样的“车祸现场”。

第一次翻车:烹饪演示意外触发“自我 DDoS”

在发布会上,第一个意外来自美食博主 Jack Mancuso 的烹饪演示。当时,他戴着第二代 Ray-Ban Meta,尝试用语音询问 AI:“帮我调一份韩式牛排酱。”

按照原计划,当Mancuso 向眼镜发问“我第一步该做什么?”时,AI 应该逐步引导他完成食材准备。但现实却是:AI 跳过了开头步骤,直接给出“加酱油、芝麻油”的指令,哪怕后来Mancuso 连续追问数次,AI 也一概无视,执意往后继续。

场面一度尴尬,这场演示也不得不中断,Mancuso 把话筒交还给小扎时还解围道,“可能是 Wi-Fi 出问题了”。因此,小扎也顺着说:“花了几年做技术,结果发布当天被 Wi-Fi坑了”。

然而,事后 Bosworth 在 Instagram 上澄清:锅不在 Wi-Fi,而资源管理上的设计漏洞。

“当厨师说‘Hey Meta,启动 Live AI’时,现场所有 Ray-Ban Meta 的 Live AI 都被同时激活了。要知道,现场观众里戴眼镜的人可不少。”

换句话说,并不是 Mancuso 的智能眼镜没响应,而是全场所有眼镜一起响应,后台瞬间被海量请求“淹没”。在彩排时,由于现场设备数量有限,因此问题没有暴露。但在正式大会上,观众佩戴的眼镜数量成倍增加,直接把 Meta 的开发服务器拖垮。

更糟糕的是,发布会前 Meta 为了避免线上环境受干扰,把 Live AI 的流量全部路由到演示专用的开发服务器,所以当时不只舞台上的演示设备,整个会场的接入点(包括观众设备)都被卷了进来——结果就是:Meta 把自家服务器“冲爆”了。

Bosworth 打趣称:“这就相当于,我们对自己发起了一次 DDoS 攻击。” (注:DDoS 即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指多个系统同时向同一目标发起海量请求,导致服务器宕机。)

第二次翻车:视频通话撞上“竞态条件” Bug

如果说第一次翻车还可以归咎于设计失误,那么第二次就更戏剧化了。

在介绍 Ray-Ban Display 和神经腕带时,小扎原计划是带上神经腕带通过手势给 Bosworth 发送消息,再接听一通 Bosworth 打来的 WhatsApp 视频电话。要知道,Ray-Ban Display 的 HUD 被设计为最大亮点,用户抬头即可看到消息提醒、导航提示,而无需低头看手机。

然而,当小扎多次用手势尝试接听来电时,Ray-Ban Display 却毫无反应,最终Bosworth 只能亲自上台救场。

对于这个“翻车片段”,Bosworth 解释称,这也并不是流量压力,而是一个前所未见的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Bug:“就在来电通知到达的那一瞬间,眼镜的 HUD 显示屏正好进入休眠。当扎克伯格把 HUD 唤醒后,来电通知就没能正确显示。”

这就是典型的竞态条件——两个进程在竞争同一资源时,由于时序不可控,可能导致结果异常。

“这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这种 Bug,现在已经修复了。但在这种场合暴露出来,实在是糟糕透顶。”Bosworth 坦言:“大家都知道我们 Meta 肯定是能做视频通话的,这不是能力问题,只是这个 Bug 出现的时机太差。”

CTO:“错过了封神机会”

两次演示翻车,让原本可能成为经典的 Meta 发布会,最终成了“反面教材”。

Bosworth 在 Instagram 上感叹:“我们确实错过了一个成为传奇的机会。”不过他也表示,这并不会影响对产品的信心:“显然我不喜欢这种情况,但我知道产品能用,也有真正的价值。这就是一次演示失败,而不是产品失败。”

从现场反馈来看,尽管演示不顺利,Meta 的新品仍然引发了不少讨论,特别是 HUD 抬头显示和神经腕带的交互方式,让人看到了智能眼镜走向主流的潜力。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人并不信服 Bosworth 给出的解释:

  • “不知道这样的解释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还不如继续把原因归咎于 Wi-Fi 呢。”

  • “难道他们觉得,大多数人听到这样的理由后都会想:‘幸好我没打算在客厅里放 3000 台设备’、‘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 “感觉是胡说八道。像 Meta 这样拥有庞大基础设施的公司,怎么会无法处理单个大型房间产生的大量请求?如果这种程度的 DDoS 都无法解决,那他们就有更大的问题了。”

那么,对于 Meta CTO 给出的解释,你又有何看法呢?

参考链接:

https://techcrunch.com/2025/09/19/meta-cto-explains-why-the-smart-glasses-demos-failed-at-meta-connect-and-it-wasnt-the-wi-fi/

https://www.reddit.com/r/technology/comments/1nldr5z/meta_cto_explains_why_the_smart_glasses_demos/

活动推荐:

本周三(9月24日)20:00,奇点智能研究院院长,CSDN 高级副总裁,全球机器学习技术大会主席李建忠,将与 GPT-5 与 Transformer 共同发明人、OpenAl 资深研究科学家 Lukasz Kaiser 进行一场思想交锋和深度对话,于 CSDN 视频号矩阵全程直播。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