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工厂既负责销售又处理跟单的工作人员,我深切体会到AI已经在我的工作中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就拿最近我正在写的公众号专栏“产品科普100篇”来说,其实大部分内容都是由AI辅助生成的。我只需要提供核心观点和结构,它就能快速输出一篇专业、严谨的科普文章,而我只需要做最后的校对和调整——这大大节省了我过去用于构思、撰写的时间。
AI在沟通环节也一样帮了大忙。在回复客户咨询时,我常常借助它生成商业得体、表述精准的回复建议。比如当客户提出一个具体问题,我会把问题抛给AI,让它帮我组织语言,形成清晰、专业的回应。这种高效率、低出错的沟通方式,让我能更从容地维护客户关系。
还有一个对我特别有用的场景——客户拜访前的模拟演练。由于我平时更多处理跟单和文书工作,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不多,难免会紧张。这时,我就用AI进行角色扮演(role play),让它模拟客户可能会问的问题、不同的反应方式,我来练习应对。虽然实际交流不会完全按剧本来,但这样的准备显著提升了我的自信。
就像这篇推文,也是我先梳理思路,再由AI协助润色完成的。它就像一个随时待命的助手,帮我从繁琐的行文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真正放在内容的本质上。
正因为AI已经在这些方面给了我如此多的支持,我才更希望把它进一步用到我最头疼的环节——跟单工作中。这部分工作极其繁琐,包装、报关、单证、货代沟通……任何一个细节出错,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赔钱、延误或丢单。
所以我期待,能否有一款更专业的AI工具,帮我自动核对版面、生成报关资料、甚至监控每个关键节点的完成情况?让我不再为琐碎事务分心,不再承受“一不留神就完蛋”的心理压力。
更重要的是,把这些重复性、低效率的工作交给AI之后,我才能腾出更多时间,专注做销售最应做的事:拓展客户、争取订单、提升服务质量。我不必再一边跟客户沟通,一边内心嘀咕“那个合同的包装信息还没核对”,而是能够全心投入,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体验。
技术不应是门槛,而该成为我们提升服务、创造价值的伙伴。连我这样长期扎根在工厂的人,都已经从AI中受益——也因此更希望它能在更多环节发挥加持作用。
我希望我的客户和伙伴们也能意识到:拥抱变化、保持好奇,善用新技术,不仅是提升效率的方式,更是我们共同进步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