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雷达 13小时前 170 阅读 0 评论

禾赛科技杀回香港,冲刺激光雷达第一股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文 | 新质动能,作者|沐风,编辑|时楠

“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即将登陆港交所。

近日,禾赛科技通过港股上市聆讯,正式启动全球发行计划,股票代码为“2525”。这次发行总共1700万股B类股份,其中170万股在香港公开募股,1530万股面向国际募股。香港发售价格最高定为每股228港元,约合29.04美元。

事实上,禾赛科技现在是港股、纳斯达克两头通吃。2024年,禾赛科技才在纳斯达克敲钟,今年扭头就杀到了港交所,要搞“美股+港股”双重上市,可以说是野心不小。

而根据灼识咨询,按照营收统计,2022年-2024年,禾赛科均为全球第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截至2024年12月,禾赛科技成为全球首家单月出货量突破10万台的激光雷达公司。

虽然顶着全球第一的光环,但禾赛科技前几年亏了快9个亿,直到今年二季度,才第一次真正赚到了钱。

禾赛科技背后创始人,是三个85后学霸。他们清华、斯坦福毕业,还是前苹果员工。后来,他们从硅谷杀回上海创业,把小米、理想、比亚迪全变成了客户。

不过,禾赛科技面临的局面很微妙,一边是鲜花着锦,一边是刀光剑影。这次闯关港股,究竟是弹药告急,还是牌桌上有了更多的砝码?

01 港股上市,成色几何

禾赛科技要来港股上市了。禾赛科技主业是激光雷达,这是智能驾驶中的关键部件,相当于智驾中的“眼睛”。

理想、极氪、零跑这些新势力优等生都是它的大客户。今年爆火的小米YU7,上市3分钟就拿下20万辆大定,全系标配的就是禾赛的激光雷达。而零跑B10预售一小时订单1.5万,七成以上都选了带激光雷达的版本。

这还没完,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这些传统大厂,也把它家的产品当成了“标配”。

更牛的是,禾赛还把生意做到了国外,直接拿下了丰田汽车旗下合资品牌的新定点车型,计划2026年量产,这可是中国激光雷达第一次杀进日系车的核心供应链。不仅如此,它还跟一家欧洲顶级汽车制造商签了个独家大单,合作要延续到下个十年。

汽车圈之外,禾赛也没闲着。在机器人这个“第二战场”,它同样是全球第一,市场份额超过55%。全球前十大自动驾驶公司,有九家都是它的主要客户。割草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还有京东、美团的无人配送车,都装上了禾赛的“眼睛”。

从2022年到2024年,禾赛连续三年都是全球最大的激光雷达供应商。2024年12月,更是创下一个记录,成了全球第一个一个月就卖出超过10万台激光雷达的公司。

另据YoleGroup的报告,它在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占有率第一、ADAS(高级辅助驾驶)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占率也是第一。简单说,只要是带轮子的智能设备想看清路,禾赛就是绕不开的名字。

看到这,你是不是觉得,这家公司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但翻开财报一看,却是另一番景象。

从2022年到2024年,禾赛的收入从12.03亿涨到20.77亿,看起来增长不错。但另一边,净亏损分别是3.01亿、4.76亿、1.02亿。三年亏了快9个亿,直到今年二季度,才终于实现了4410万的净利润,算是头一回正儿八经地赚到了钱。

02 三个学霸死磕技术

禾赛科技背后,站着3个学霸创始人。

禾赛科创始人李一帆,1986年出生于山西人,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他没参加过升学考试、一路被保送进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大三那年,硅谷的公司有找上门,愿意出钱送他去美国读完硕博,条件是毕业后得给他们打工两年。

于是,李一帆顺理成章地去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进了西部数据当首席工程师。可他心里一直有个念头在挠痒:“打工太无聊了”。

在美国顶尖的华人工程师圈子里,他认识了另外两个学霸:向少卿和孙恺。

向少卿也是清华毕业,后来去了斯坦福,在苹果公司给下一代产品当架构师。三个人背景相似,一拍即合,决定要搞一家“billiondollarcompany”(十亿美元公司)。

2014年,公司在硅谷的圣何塞成立,就取名叫“禾赛科技”。

他们死死盯住的,就是当时又贵又不好用的激光雷达,要解决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看不远、看不清”的痛点。

怎么干?方法简单粗暴:砸钱搞研发。

从2022年到2024年,禾赛在研发上砸了超过20个亿。最夸张的时候,公司一年挣100块钱,敢拿出46块钱来搞研发。这不是投资,这简直是把筹码全推上桌的豪赌。

结果他赌赢了,当别人还在实验室里捣鼓时,禾赛在2021年就实现了大规模的前装量产,成了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那技术领先了,怎么变成钱?禾赛玩了一套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量-价-利”正向循环打法。

他们先死磕能持续爆单的客户,把自家的激光雷达装进理想、小米这种卖成爆款的车型里。出货量一大,规模效应就来了,平摊到每一台产品上的固定成本就急剧下降。

成本降下来,禾赛就敢降价。2021年,一台L2级的激光雷达还要20万,现在,禾赛的明星产品ATX已经把价格打到了200美元,约合1440块人民币。价格下来了,以前觉得激光雷达是奢侈品的车企,现在也愿意把它当成标配了。

市场占有率扩大,销量进一步增加,总利润也就水涨船高。虽然算下来,现在卖一台激光雷达的平均净利润可能只有125块钱,但在竞争惨烈的汽车产业链里,能靠走量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全球唯一盈利的激光雷达公司,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可以说,禾赛靠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清晰的商业逻辑,硬生生在中国智能汽车这条拥挤的赛道上,为自己造了一个坚固的护城河。而这背后,博世、小米这些产业巨头的投资,也让他们的底气更足了。

03 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禾赛科技在商业上,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但坐上全球第一的宝座,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财报里两个不起眼的数字,暴露了潜在的风险。

一方面是严重的大客户依赖症。从2022年到2025年一季度,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高达53.1%、67.5%、59.9%和68.3%。这意味着,一旦某个大客户因为自身经营问题减少订单,或者转投竞争对手,对禾赛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另一方面是逐年攀升的应收账款。简单说,就是卖出去的货,钱还没收回来。这个数字从2022年的4.85亿,一路飙升到2025年3月底的9.58亿,翻了近一倍。禾赛自己也在招股书里坦言,如果客户遇到财务困难,这些应收账款可能就成了收不回来的坏账。

此外,禾赛科技在美国市场面临重重挑战。先是今年3月被沽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指控财务造假,引发股价震荡,虽强烈否认但影响仍在。随后,2024年1月又被美国国防部列入“中国军事企业”名单,禾赛已提起上诉。

内忧外患之下,禾赛必须找到新的故事来讲给资本市场听。而这个新故事,就是机器人。

禾赛的创始人李一帆曾说过一句话:“你不可能同时开两辆汽车,但可以同时让很多机器人为你工作。”这句话,精准地道出了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想象空间。

如果说ADAS市场是禾赛的主战场,那机器人就是它的“第二增长曲线”,而且势头比汽车业务更猛。今年二季度,禾赛在机器人领域的交付量同比暴增了743.6%,增速远超ADAS业务。

更关键的是,机器人领域的钱更好赚。比如人形机器人,对激光雷达的定制化需求高,而且激光雷达在整个机器人成本里占比较低,客户对价格没那么敏感,降价压力小,这块业务有望成为禾赛的“利润高地”。

基于这个判断,禾赛早已提前布局。在割草机器人领域,它和MOVA、可庭科技合作,目标是迅速抢占家庭市场的红利;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等明星企业的产品都搭载了禾赛的雷达。

04 结语

从硅谷的一个小办公室,到2025年冲击港股的全球龙头,禾赛的速度快得惊人。

全球车载激光雷达第一,全球机器人激光雷达第一,全球唯一盈利的雷达公司。名号听起来都够响。

可背后的故事没那么轻松。亏损多年才扭亏,客户依赖重,应收账款高企,海外市场一地暗礁。

即便扛过了做空、官司、政策打压,资本市场还是会问:它能不能撑得久?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