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雷达 7小时前 81 阅读 0 评论

雷军说的那个风口,我扒了三家公司数据,发现真相了

作者头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在商业竞争中,如何抓住风口并实现快速增长是每个企业家和创业者梦寐以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泡泡玛特、瑞幸咖啡和老铺黄金等成功案例,深入探讨了风口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洞察需求和趋势来实现持续增长。

都说“选择大于努力,趋势强过个人”。

雷军那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我们是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但是真的就明白了吗?

我也曾经琢磨:风口到底是啥?它长什么样?为啥总有人抓得住,大多数人却抓了个寂寞?

以前觉得自己明白了,直到前段时间,我为了准备一个课程,翻了几家眼下特别火的公司数据——做潮玩的泡泡玛特、做咖啡的瑞幸,还有卖黄金的老铺黄金。

结果,几组数据直接把我震住了,瞬间发现过去的理解还是肤浅:

我们看啊,

泡泡玛特所在的潮玩市场,2016-2021 CAGR(年复合增长)高达30%以上,即使现在还能稳在 10%-15%;瑞幸所在的现磨咖啡赛道,CAGR增速曾达25%,现在也在能到15%-20%以上;而老铺黄金搞的古法黄金,这个细分市场现在CAGR仍有60%!

这些都是行业的年度复合增长率啊。

那一刻,我突然就懂了。

风口根本不是啥玄学,就是“人想要什么(需求)”的集中大爆发。而你所谓的起飞,无非是你做的那件事,刚好撞上了大家想要什么的那个点上。

数据背后,其实是无数人“拿钱投票”的需求

我们看几个实在的例子:

· 泡泡玛特,真的只是卖玩具吗?

不是。它卖的其实是陪伴感、是收藏的快乐,是拆盲盒那一下的惊喜,是能发朋友圈的社交货币,我们就叫情绪价值吧。它踩中的,是年轻人不想被定义、在找精神共鸣的需求。

· 瑞幸咖啡,真的就只是一杯咖啡?

也不是。它卖的是打工人“高效能生存方案”:一杯随手可得、不肉疼的咖啡因。它撞上的,是打工人对于快、方便、划算的实际需要。

· 老铺黄金,真的只卖黄金吗?

更不是。它卖的是东方美学、是老手艺、是文化自信带来的情绪价值。它切中的,是这届消费者“既要老传统、又要高颜值” 的升级需求,以及独特身份品味的彰显。

所以你看明白没?

趋势说穿了,就是成千上万的普通人,正拿着真金白银,为他们内心真正认同的东西投票。

你如果提前一点点嗅到这种“投票”动向,哪怕只早半步,你做的事就像顺水推舟,省力太多了。

这就是雷军所讲的,风口。

为什么“选对”比“猛干”重要一百倍?

我以前也信“拼命就能成”。

但看完这些公司是怎么长起来的,我才恍然大悟:跑错道,努力只会让你挂得更快;选对路,你的努力才能被成倍放大。

难怪泡泡玛特王宁说,他感觉做到300亿也不是很难嘛。真的,风口就是高速列车,我们再绿皮上再怎么努力,也撵不上别人啊。

举个栗子:

如果你2019年选了个每年只增长3%的传统行业,你得有多拼命,才能自己干出30%的增长?

但如果你选的赛道每年自己就能涨20%,比如咖啡或者古法黄金,你哪怕只做到中上水平,光跟着大盘走,你都能被趋势推着往前跑。

过去一大波在互联网大厂的人,不就是踩中了风口,实现财富自由。

所谓战略,不就是在决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吗?

做老板最核心的任务,不仅是低头干活,更要抬头看路,不断问自己:我这行还在长吗?我的用户要的东西变没变?新的机会可能藏在哪?

你可能会问:道理我都懂,可怎么提前看见需求?

这曾经也一样是我的困惑。

趋势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有征兆。我总结出了几个信号——

  • 看收入水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消费会从功能性转向情感性、体验性。这就是为什么文创、潮玩、设计感商品会爆发。
  • 看人口结构:Z世代(95后)成为消费主力,他们的价值观(崇尚个性、乐于分享、为国潮自豪)直接定义了新需求。
  • 看技术基础设施:移动支付、供应链物流、大数据算法的成熟,是瑞幸这种模式能成立的前提。新技术会解锁旧需求的新满足方式。

发现没?需求其实每天都在我们眼皮底下发生,只是你得跳出来,把这些碎片信号串联起来,才能看清全局。

看到需求就够了吗?你还得能“熬”

当然,我不是说努力完全没用。

选个有风的赛道,也不代表你一进去就能飞。可能会遇到竞争、被怀疑,甚至你自己模式都要调整。

瑞幸“熬”过了那场财务危机,重新跑了通模式;泡泡玛特“熬”过了最初没人看好IP的阶段;老铺黄金“熬”过了传统黄金行业只会比克重、拼价格的时期,最终守住了工艺溢价。

“熬”是什么?是认准了对的方向,坚持、迭代、进化。

选择是1,努力是后面的0。没有1,0再多也没用;但只有1,你没有0,也做不大。

真正厉害的企业家,得是“能看到未来”的战略手,也是“能弯下腰”的实干家。

现在想想,我更能明白那句,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企业的时代了。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晏涛三寿】,微信公众号:【晏涛营销笔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