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产品开发,“产品思维”“用户思维” 常因宽泛难落地,而 IPD(集成产品开发)作为一套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可直接实践的体系,为企业提供了清晰路径。本文以中小型预制菜企业开发 “精品速食西红柿炒鸡蛋” 为例,拆解 IPD 落地的三大核心环节:由 CDT 团队评估市场、明确开发任务,PDT 团队跨职能协作完成产品开发与验证,LMT 团队负责上市后运营与生命周期管理,直观展现 IPD 如何通过 “接力棒” 式协作提升产品成功率,打破 “华为 IPD 即复杂” 的认知误区,让中小企业也能借其实现高效产品开发。

开篇之前先闲聊几句,不少人都有疑问:
不是讲产品的吗?怎么多数内容都是IPD呢?
正常讲产品肯定就离不开产品思维、用户思维。
但是这些词太空、太宽泛了,很难达成体系化落地。
所以我更喜欢讲“IPD思维”,因为IPD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从客户中来到满足客户中去。

而且这还是一套可以直接落地的体系。
所以大家不要被“华为”IPD吓倒,华为IPD只是IPD思维(用户思维)在华为这种复杂场景化的一种应用。
IPD本身只是一套用户思维体系。
不是IPD本身复杂,而是华为的业务复杂,导致了华为的IPD复杂。
所以我之前才针对电子硬件做了一套IPD方案,为了区别起名为RPM-IPD。
好,下面就看看针对简单场景,怎么去用这套思维体系。
假设你是一家专注于预制菜的中小型企业的创始人,现在要开发一款全新的“精品速食西红柿炒鸡蛋”产品。
第一步:决定要不要做 – Charter开发团队 (CDT)
具体场景:
你和公司的市场总监、研发大厨、财务经理坐在一起开会。
CDT活动:
1、市场洞察
市场总监说:
“现在年轻人又懒又想吃家常菜,外卖送过来口感都差了。
速食菜市场年增长30%,但还没有一款能还原锅气的西红柿炒鸡蛋。”
2、初始概念
研发大厨说:
“我们可以用‘冰鲜锁鲜’技术,而不是传统的冷冻,让口感和现炒的一样。”
3、商业评估
财务经理算了算:
“成本会比冷冻的高20%,但如果我们定价高30%,目标客户应该能接受。
预计第一年能卖50万份,有得赚。”
CDT输出:
1、新产品开发任务书 (Charter)
“开发一款主打‘现炒口感’的冰鲜速食西红柿炒鸡蛋,目标客户是都市白领,必须在6个月内上市。”
2、初始商业计划书
包含了预期的成本、售价、销量和利润目标。
第二步:把它做出来 – 产品开发团队 (PDT)
你任命公司里最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产品经理老王作为LPDT,他立刻组建了一个重量级团队(PDT),核心成员包括:
研发代表(研发大厨):负责把菜做得好吃;
制造代表(生产主管):负责研究怎么大规模生产;
采购代表:负责去找最新鲜、最便宜的西红柿和鸡蛋供应商;
市场代表:负责想产品名、包装设计、怎么卖;
服务代表:负责设计如果客户投诉了怎么办。
新产品集成开发项目群正式启动!
结构化流程(五个阶段):
1、概念阶段
PDT团队一起开会。
研发大厨出了三个配方(甜口、咸口、酸甜口),大家投票选了最受欢迎的。
决策评审 (DCP):
你(作为投资方)听了老王的汇报,拍板:“好,就做酸甜口的!”
2、计划阶段 (Plan)
研发子项目(研发大厨负责):
西红柿多少克?
鸡蛋几个?
糖和盐各几克?
炒制时间几分钟?
生产子项目(制造代表负责):设计生产线
炒锅要多大?
怎么自动打鸡蛋?
如何快速冷却封装?
采购子项目:已经去联系了供应商,谈好了价格。
市场子项目:想好了品牌名“家的味道”,设计了包装稿。
决策评审 (DCP):老王汇报了整个计划,你批准预算,项目正式进入开发。
3、开发与验证阶段
异步并行,这是IPD高效的关键。
研发大厨在厨房里用新买的炒锅同步调试最佳火候(开发)。
同时,生产主管在车间里同步调试自动化封装机(开发)。
样品出来后,请内部员工盲测;技术评审-TR:看味道对不对。
把样品送给一些目标客户回家试吃;验证阶段:客户验证测试。
4、发布阶段
小批量生产了几千份,铺到几个便利店试卖。
市场团队开始投放广告。
做产品、做一道菜不只是“炒”一下;
还涉及了研发、生产、采购、市场等多个子项目,需要并行协作。
另外还有跨职能团队、评审机制的支撑。
跨职能团队:不再是研发部门自己闭门造车。生产代表很早就介入,避免了研发大厨设计出一个美味但机器根本无法生产的配方。
评审机制:在每个关键节点都有“尝一口”的评审(DCP/TR),确保不跑偏,避免了到最后才发现整个产品都做错了的巨大浪费。
第三步:上市后怎么卖和退市 – 生命周期管理团队 (LMT)
产品顺利上市后,PDT团队解散。
LMT团队接手,核心成员可能是原来的市场代表、制造代表和客服代表(中小企业一拨人兼岗)。
LMT活动:
日常运营:
监控销量:哪个城市卖得好?赶紧补货;
管理成本:发现鸡蛋涨价了,赶紧找采购代表去谈新价格;
处理客诉:有人反映太甜了,反馈给研发代表,考虑下一版本做淡一点。
生命周期管理:
上市半年后,销量开始下滑。
市场代表发现竞争对手推出了“西红柿炒鸡蛋+米饭”的套餐。
LMT团队决定:我们也推出套餐版(这是一个小版本升级)。
上市两年后,销量见底。
团队分析后认为这款产品已经完成了使命。
LMT团队启动退市流程 (EOX):
通知渠道:最后一批货,卖完即止。
推出新品“青椒肉丝”的优惠券,引导老客户转换。
清理原材料库存,将生产线改装给新的产品使用。
LMT不是简单的“售后”,而是主动经营产品的生老病死,最大化它的商业价值,并在合适的时候优雅地让它退场,为新产品释放资源。
最后,通过“西红柿炒鸡蛋”的例子,可以看到IPD可大可小、可复杂可简单。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即使人手有限,深刻理解并践行这种“接力棒”式的思维,也能极大地提升产品成功的概率。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人卫朋】,微信公众号:【产品人卫朋】,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