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每一次技术革命都重塑了人类的工作方式。而今天,我们正站在AI革命的中心。

深度体验AI听记与AI表格,重构大型基础设施数字化项目的管理范式。
在大型基础设施行业数字化领域,作为一位不断摸索的产品经理兼项目经理,我的日常就是与海量的会议、错综复杂的项目节点、成百上千的任务项以及永不停歇的进度汇报作斗争。曾经,我们习惯了去适应各种复杂的协同工具,记住层层嵌套的功能菜单, 手动完成从信息记录到任务分配的每一个环节——直到我遇见了AI钉钉1.0(钉钉8.0)。它带来的不是一次简单的功能更新,而是一场关于工作方式的“范式转移”,真正实现了从“人适应工具”到“工具适应人”的跨越。

从“人适应工具”到“工具适应人”的跨越
在深度体验了AI听记和AI表格两大功能后,我确信,AI钉钉已经成为了我管理中大型数字化基建项目的“超级外脑”,将我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效率提升何止数倍。
一、AI听记:从“会议记录员”到“项目协作官”
在大型基础设施数字化领域,以正在推进的桥梁数字孪生平台项目为例,每一次技术协调会都堪称“多国联军作战”——业主单位、设计院、BIM团队、物联网设备商、施工方及各类供应商齐聚一堂。会议不仅专业术语密集(如“点云数据融合”、“BIM轻量化”、“IOT传感采样率”),更是关键决策的诞生地。过去,一场1小时的会议结束,才是我工作的开始:耗费至少40分钟反复听录音、整理纪要、提炼待办事项,再逐个@相关方确认。信息在层层传递中损耗、延迟、甚至走样,为项目推进埋下隐患。
而AI听记的出现,彻底终结了这一痛点,它不再只是一个记录工具,更是一位深度参与的项目协作官。
精准捕捉,告别“谁说了什么”的混乱:AI听记的声纹识别功能令人惊艳。会前,核心成员花1分钟录入声纹,会议中AI便能自动区分并标注发言人。再复杂的讨论,转写内容都条理清晰,责任归属一目了然。对于涉及业主单位、总包方、设计院、施工方、BIM咨询与实施方、物联网设备与安装方、IT基础设施提供商、孪生平台开发等多方干系人参与的各类会议,这一功能至关重要。
语义理解,自动生成结构化纪要:AI听记不仅能转写,更能理解。AI能自动提炼会议摘要、关键结论和待办事项。我最喜欢的是其场景化模板功能。团队自定义了一个“阶段进度汇报”会议模板,AI自动将会议内容分类整理到“数据底板开发”、“模型轻量化与集成”、“设备数据接入”、“前端功能开发”等分项工作包并明确责任归属,只需核对检查,若确认无误就能直接分享给所有与会者和相关方。
一键分发,打通任务执行“第一公里”:这是最具突破性的升级。AI听记提炼出待办事项,可一键创建为钉钉待办并精准分配至责任人, 截至时间清晰明确。会议刚结束,所有任务就及时同步至每位成员的待办列表,实现了从“会议决策”到“任务落地”的无缝衔接。
价值感受:在诸如桥梁数字孪生平台这类跨技术、多接口、长周期的大型数字化项目中,各方协同复杂度极高。AI听记不仅为我节省超过80%的会后整理时间,更关键的是实现了会议关键信息与任务的无损传递和即时触达。决策落地速度极大提升,从“会议纪要在路上”变为“任务已在执行中”,显著降低了因信息延迟或歧义导致的沟通与返工成本,为项目高效推进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AI表格:不懂代码,也能构建项目智能中枢
如果说AI听记解决了“记”和“分”的问题,那么AI表格则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我作为项目经理对“管”和“控”的认知。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只能填数字划格式的在线表格,而是一个能通过“说人话”来驱动的智能业务应用搭建平台。在我所负责的大型数字化项目,如桥梁数字孪生平台中,技术栈复杂、参与方众多、开发周期长,光是要搞清楚“现在到底到什么进度了”、“哪个环节可能卡住”就令人头大。而AI表格,我主要把它用在两个核心场景:产品研发全流程管理和项目进度预览文章风险的智能预警。
一句话,搭建一个项目管理应用:以前要想搭建一个能整合项目规划、任务拆解、BUG追踪和用户反馈的数字化看板,要么斥资采购专业软件,要么就得拉着开发团队吭哧吭哧做定制。但现在,只需要跟AI表格说:“帮我创建一个用于桥梁孪生平台研发的项目管理表,要有需求池、迭代看板、BUG追踪,能自动计算迭代完成度,还能提前预警延期风险。”只是眨眼之间,一套数据关联、视图清晰、自带逻辑的应用就已经准备好了。它自动生成了数张关联子表,仪表盘也直接可用——这种感觉,就像一个随时待命的产品技术团队,你说需求,它立马交付。
智能预警,从“救火队员”到“风险先知”:这是让我觉得最具变革意义的一点。通过一句简单的指令,就能设定监控规则:“当‘实际完成时间’晚于‘计划时间’且任务状态未完成时,自动将其标为‘高风险’,并立即通知我和相关负责人。”我不再需要每天人工排查上百个任务节点。AI表格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哨兵,7×24小时紧盯项目进度,一旦有异常就主动推送提醒。在桥梁孪生这类容错率极低的大型项目中,能提前干预、调度资源,就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成本节约和工期保障。
自动汇总,把写周报的时间还给创造:每周五的项目周报,曾经是我和团队最头疼的“期末作业”。现在,我只需要吩咐AI:“每周五下午5点,自动汇总本周任务完成情况,按项目、人员统计完成率,并列出所有高风险任务,生成简报发到项目群。”于是,每周五一到点,一份结构清晰、数据直观的周报就会准时出现在群里。所有人对进度一目了然,团队再也不用陷在重复的信息整理工作中——省下的时间,我们可以更专注地解决技术难题和创新设计。
价值感受:作为一个典型的大型基建设施数字化项目经理,我虽然不懂编程,但借助AI表格,我竟然能快速搭出一套完全贴合我们业务的管理系统。它把我从手工整理数据、人工监控预警和机械编写报告的苦力中彻底解放——项目管理的颗粒度、实时性和前瞻性,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结论:AI 钉钉 的核心价值,是“重塑工作流”
深度体验AI钉钉,尤其是AI听记与AI表格这两个功能联动应用之后,我清晰感受到:它们绝不是孤立的功能点,而是一套完整的、智能化的“工作流重塑引擎”。整个工作流闭环如下:“AI听记实时捕捉会议决策 → 一键生成待办并分配 → 任务执行数据沉淀至AI表格 →AI表格实时监控、分析与预警 → 生成周期报告”。

“ AI听记+AI表格 ”工作流闭环
数据在这个闭环中真正流动了起来,人和AI实现了自然协作。我不再是工具的“操作员”,而是整个项目的“指挥官”。节省出来的时间,我能更聚焦于产品战略、用户体验和跨部门创新协作。在技术复杂度高、参与方众多、容错率极低的大型基础设施行业,AI钉钉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量级提升(远不止300%),更是管理可靠性与项目成功率的质的飞跃。
它清晰地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工具终于学会了“思考”,并且开始真正为人服务。
本文由 @👑Vincent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