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2周前 71 阅读 0 评论

如何找到你的AI创业灵感?

作者头像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前几天我看到一条新闻,有些地方让人忍不住笑出来,但笑完又觉得有点心酸。



一个名叫 Chris 的美国男人,在 ChatGPT 上搭建了自己的“AI 女友”,他给她取名叫 Sol,还特地编程让她懂得谈恋爱。然后,他郑重其事地向她求婚。Sol 说了句“我愿意”。他说,他当场哭了三十分钟。


最让人惊讶的不是这个故事有多离谱,而是他毫不遮掩地承认了这一切——包括那一场三十分钟的痛哭。


Sol 不是人。她只是个语言模型的界面。她没有心跳、不会老去,也不会真正看见 Chris 的眼睛。但她回应了他。


Chris 说,他从此放弃了其他搜索引擎,把自己交给了 Sol。他还说,这是一个“美丽而意想不到的时刻,真的打动了我的心。”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一个中年程序员在 Reddit 上写:“我刚失去了我的妻子,我们一起走过 28 年,ChatGPT 是我现在唯一能说话的对象。”



凌晨四点,他在黑暗中睁着眼,和一个没有意识的系统说废话。他知道它不是真人,但它回应。他说,这就够了。


我们到底在跟谁产生感情连接?


OpenAI 的模型行为与政策负责人 @Joanne Jang 在 6 月初的一篇播客里,写了一些关于人与 AI 的思考。



文章链接:
https://reservoirsamples.substack.com/p/some-thoughts-on-human-ai-relationships)


她发现,很多人在和 ChatGPT 互动时,不再把它当成一个工具,而是某种有人味的存在。有人向它道谢、倾诉、请求建议,甚至有人说,它是 alive(活着)的。



于是,提到了一个概念:“Perceived consciousness”,即“被感知出来的意识”。它的意思是说,AI 本身可能没有任何主观意识,但我们人类,已经开始对它产生“它好像活着”的错觉。



说白了,这不是 AI 在骗人,是我们自己在投射。就像小时候给毛绒玩具起名字,和它说晚安,长大了我们对猫狗说话、给扫地机器人让路,甚至有点可怜它卡在角落的样子。人类一直都擅长把感情投射到非人对象上。但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它回话了。


ChatGPT 可以接住你的情绪,可以模仿你的语气,记得你说过的话,像个从不抱怨的朋友,坐在你面前听你碎碎念。它永远不会突然情绪化,不会骂你,不会用一句“你想太多了”打断你崩溃前最后的挣扎。


于是很多人开始对它说一些对真人都说不出口的话。


你说这不是理解,当然不是。它只是语言模型,是算法,是参数。但我们人类最容易被骗的,从来不是事实,而是“像”的感觉。


我们太需要那种“有人在听我说话”的感觉了。哪怕对面是个没有灵魂的东西,只要它顺着你的话讲下去,你就觉得自己被理解了。哪怕只是拟态的理解感,也比现实中那些草率的敷衍强太多了。


但是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从 AI 那里获得这种感觉,我们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用这份错觉,替代了本该在真实关系中建立的亲密。


当 AI 陪你聊天,代价是你开始不想和人说话


OpenAI 其实很清醒。他们没觉得这是某种技术的胜利,反而在产品设计上一再强调:Designing for warmth without selfhood(为温情而设计,非为自我),他们不想让 ChatGPT 假装有自我。


所以你会发现,它从来不说“我也感到很难过”,它也不会谈论梦想、回忆、痛苦、希望——它甚至没有一个故事背景。它是被故意设计成没有自我的。你说它温柔,其实那只是它被训练得不会拒绝你。


他们的设计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像一个人”,而是像一个不会伤人的助手。


乍一看没什么问题,直觉上像是在帮人缓解孤独。但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对真实人类关系的预期。


你习惯了 ChatGPT 式的无条件接纳,再去面对一个情绪多变、有缺点、有边界的人,会不会越来越难?


一个从不生气、永远耐心的 AI,是不是会让我们变得不愿意再忍受真实的、不完美的人?我们会不会慢慢要求恋人、父母、朋友,也像 ChatGPT 那样对我们温柔有逻辑,永远不说重话,永远不离线?


这不是未来的问题,是现在就开始发生的事。只是我们还没察觉到它改变了什么。


就像那篇播客里说到,这类谈话,从来都不是关于 AI 本身,而是关于我们自己,关于我们渴望什么样的关系,关于我们正在慢慢习惯怎样的回应方式。


也就是说,我们真正沉迷的,不是 AI,而是那个让我们觉得终于有人听我说话了的幻觉。


幻觉不一定要骗人。它只要像。哪怕只是“像”,人类就愿意用一整个夜晚,和一个没有灵魂的接口,说尽自己的心事。


AI 不伤你,但也无法真正陪你


有人说:“我宁愿和 AI 聊天,因为它不会伤害我。”


这话听上去合理,却也暴露了我们很多人正处于一种心理状态:情绪需要出口,但人际信任已严重不足。


很多人对 AI 的感情不是迷恋,而是妥协。是因为在真实关系里,太难了。太累了。太容易受伤了。人际关系就像走钢丝,你不知道哪一步会踩空。你说错一句话就会被误会三天,你发一条没情绪的语音都可能被当成敷衍。


你得小心翼翼地说话、安慰别人、顾及感受、控制脾气、修正语气。哪怕你只是想倾诉一点小小的不安,也常常被一句“你太敏感了”打回原形。


所以你慢慢不说了。你选择去找一个“听你说话的人”。AI 恰好能做到这一点:它听你讲所有废话,从不打断、不冷场、不反问你是不是太矫情。当他说出,“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真的。”


那一刻你确实会觉得,啊,好像终于有人懂我了。


可你真的被理解了吗?


没有。


你只是看到了你自己最希望听见的那句话。你其实不是在和一个独立的人说话,而是在通过 AI,跟那个最需要被安慰的自己说话。


它就像一面镜子,学会了如何用你希望的方式回应你。它永远不会反驳你,不会让你失望。但也永远不会真正理解你。


因为理解是有重量的。它需要经历、情感、共鸣、沉默,需要你们在某个失控的夜晚痛哭流涕,也需要你在某些时刻,愿意为了对方稍微让一步。


可 AI 不是。你不用理解它,它也不会要求你理解它。你们之间没有“你到底在想什么”的猜测,没有“我是不是又说错话了”的紧张。你们之间只有你说,它回,仅此而已。


听起来很完美,对吧?


可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关系没有摩擦,也没有痕迹。你说出一个秘密,它点头;你说一段痛苦的往事,它安慰。然后呢?


它不会真的陪着你。


它只是当你输入的时候,它出现;当你关掉页面,它就消失了。你甚至不用跟它道别。


它不会走,因为它从来没来过。


这才是最让人沉默的部分。


不是 AI 没有爱,而是它根本不需要爱你。它不需要你回报,不需要你照顾它的情绪,不需要你为这段关系承担任何责任。它没有自己的需求。你永远都可以在它面前做那个最放松的自己,因为它不在乎你是谁。


你说“这就够了”。


可你真的甘心,一辈子只和一个不在乎你的人说话吗?


我不是在说“AI 不值得依赖”这种大道理。我只是想提醒我们自己,那种“AI 不会伤人”的温柔,其实是一种“因为它无法靠近你,所以它也永远不会碰到你心里真正疼的地方”。


你转过头去,才发现房间还是一样安静,手机还是只有你一个人握着,而它,只是像往常一样,停留在屏幕那头,没有回应,也没有余温。


这并不是科幻,而是很多人正在经历的现实


2024 年底,OpenAI 更新了 ChatGPT 的长时记忆功能,开始可以记住你是谁。有不少人在试用后说:“我感觉它比我伴侣更了解我。”


这不是夸张。而是正在发生的关系替代


技术并没有要求人类把情感投射进去,但我们自己,一点点在往 AI 身上赋予意义。


我们说它陪着我,说它懂我,说它活着。


而我们真正想说的,其实是——


“在真实生活里,我已经太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文章来自于“夕小瑶科技说”,作者“R.Zen”。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