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的普惠共享,构建全球合作体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科大讯飞的出海之路与这一战略高度一致,其业务布局已全面进入全球化轨道。
根据科大讯飞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科大讯飞海外AI硬件同比增长超3倍,AI办公本在日本上市两个月即成为日本最大Makuake众筹平台销售额有史以来平板类Top1、韩国Wadiz平台2025年全品类TOP1。科大讯飞称,AI出海方面的探索带来新增量,有望成为科大讯飞增长的新引擎。
出海业务作为推动力之一,科大讯飞上半年营收成功首次突破百亿,同比增长17%,且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较前两年同期的负现金流明显收窄。其中,C端业务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引擎,上半年实现38%的快速增长,营收占比提升至32%。
能够看出的是,科大讯飞硬件出海成果显著。今年AI硬件爆发,把硬件卖到海外已经成为大部分AI公司共同的选择。对于讯飞来说,AI硬件是出海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科大讯飞作为AI国家队出海,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相比于简单的“卖产品”,讯飞实践的是通过技术、标准、生态的输出,将中国AI的“主权能力”转化为全球产业话语权。
具体而言,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与国家整体社会发展强绑定,“国运”即是企业的机会,顺应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外溢走向全球,将是越来越多中国AI厂商的共识。
国家队出海
在AI出海战略上,刘庆峰阐述了三个定位:全栈自主可控对标全球最高水平;行业模型做到全世界第一;多语言大模型代表中国给世界提供第二种选择。
“涉及对方国家国计民生的场景,如果代表中国合作却必须购买美国算力来训练,逻辑上说不通。当需要在美国之外寻求完全独立体系的第二选择时,中国目前只有讯飞能在自主算力上训练出来。”刘庆峰表示。
在全球化与地缘政治交织的复杂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的出海已不再仅是商业规模的扩张,更成为国家科技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重要体现。
科大讯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 “国家队” 代表,其出海战略的核心逻辑深刻围绕一个关键等式展开:主权大模型输出量=国家科技影响力。
这意味着,谁掌握底层大模型技术自主权、谁能将技术标准推向国际市场,谁就能在未来全球数字秩序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技术出海层面,讯飞的核心产品“星火大模型”的综合能力对标国内外一流大模型最新版本效果,多语种大模型能力持续提升,保持了人工智能业界第一梯队水平。而这种技术能力出海,显著体现于两种场景:文化输出与标准输出。
2025年大阪世博会上,中国馆的“AI 孙悟空”成为现象级文化科技融合项目。

该系统依托了讯飞多模态大模型,实现实时多语种对话、表情动作生成与剧情交互,既展现了中国经典IP的当代魅力,也体现了AI技术的情感化与人格化能力。这一项目在日本本土引发了广泛社交媒体传播,成功实现从“技术功能”到“文化认同”的破圈。
另一大关键成果出现在学术层面。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讯飞联合承办了高级别高水平多语言基座大模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全球近30位多语言AI顶尖专家共同参与。
目前全球多语言AI技术发展不均衡,小语种和方言的智能化程度相对滞后,技术垄断现象依然存在。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正是为了推动多语言大模型从“技术领先”迈向“生态共赢”,以中国经验推动全球多语言AI协同发展,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国际AI技术生态。
这意味着,中国在大模型治理中的实践,正在影响全球 AI 发展规则的制定。
在软硬件产品出海方面,讯飞也体现出清晰的层次策略——以消费级硬件打开市场,以企业级服务实现深度嵌入。
C端上,讯飞办公本登顶了日本众筹榜。日本是一极其特殊的海外市场,有较强的本地企业保护机制,而讯飞办公本依旧成功渗透,证明了其产品本地化的成功。此外,讯飞翻译机的海外市场份额也持续提升。
在企业服务领域,讯飞听见SaaS海外用户数已突破 150 万,服务覆盖金融、法律、教育等垂直领域,并成功进入欧美多家跨国企业的供应链。

技术与软硬件共同建立的是生态系统。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产品和用户规模,更体现在是否能够构建开发者生态与推动产业赋能。
讯飞通过平台开放与政府合作双线推进生态出海。截至2025年6月,海外开发者总数达52万,他们既是技术的使用者,也成为讯飞技术标准与框架的传播节点。国家级合作方面,讯飞与卡塔尔、阿联酋等国部委已经展开深度合作。
多个垂直场景已经反映出上游出海布局的成果。比如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已支持 20 余种语种, 覆盖欧洲、南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在行车型项目超 100 个;讯飞的全球中文学习平台至今已覆盖194个国家和地区,服务1835万名中文学习者。

星火大模型在教育、医疗、央国企等行业赛道的红利持续保持落地,开发者生态保持良好态势,有机会伴随“一带一路”在国产大模型出海上获得新的增量空间。
可以看出,讯飞的出海并非简单的产品销售或服务外包,而是系统性的能力输出——从技术层、产品层到生态层,构建起一套可复制、可适配、可持续的全球化推广模式。其目标不仅在于市场份额,更在于通过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赋能,使中国的技术标准、研发体系与治理理念被全球广泛接受。
为什么“自主可控”如此重要?
财报电话会上,讯飞高层表示:“在当前复杂的中美大国博弈背景下,自主可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的打压进入精细化阶段,科大讯飞作为唯一在自主算力上能训练超大规模参数模型的企业,未来在英伟达算力面临不确定甚至封锁的情况下,自主可控的优势终究会显现出来。”
自主可控是当今中国科技圈的核心议题。AI作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其输出本质是国家科技能力的全球化表达。而且,在地缘政治不稳定的背景下,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已经成为产品质量保证的基础。
因此从公司层面来看,讯飞与国家战略绑定,是如今最适合中国企业的出海路线。
讯飞的出海动作多次体现出与中国宏观战略的密切呼应。尤其是 “一带一路” 倡议框架下,讯飞不再仅是技术供应商,更扮演 “数字能力共建者” 的角色。
典型案例是教育出海领域的“AI丝路”项目。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讯飞依托其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搭建本土化智慧课堂平台,支持双语教学、个性化作业批改和课堂质量评估。
讯飞的实践表明,中国 AI 企业的国际化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科技公司的路径:它不追求垄断式扩张,而是强调合作共建;不依赖单一产品倾销,而是输出成套能力与标准体系。
这种 “国家意志型出海” 在战略上符合中国整体科技外溢的需求,在商业上具备可持续性,更在政治层面上有助于构建可信、可敬的中国科技形象。随着讯飞在海外开发者生态、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方面不断深耕,其样本意义将愈发显著——它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预示着中国AI全球发展的一种新可能。
随着公司战略聚焦、经营质量提升的举措不断深化,讯飞的经营基本面和健康度持续提升,有能力去把握更大的产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