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3小时前 140 阅读 0 评论

AI公务员同事要来了!网信办和发改委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算泥社区是集 “AI 大模型开发服务 + 算法 + 算力” 于一体的开源生态社区,欢迎关注!


还记得今年2月深圳福田区的70名AI公务员吗?



AI公务员同事要来了!网信办和发改委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


AI公务员的大脑就是政务大模型。


就在刚刚,中央网信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重磅文件——《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我们后面就叫它《指引》)。



AI能干哪些政务活


以前一提到政府里的AI,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个聊天机器人,你问它“怎么办居住证?”,它给你甩一条链接。


这次《指引》里列出的应用场景,覆盖了政务服务的许多典型场景。


比如跟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政务服务。


你是不是也体验过智能客服,问了半天,也解决不了问题?未来的智能问答,可不是简单的关键词匹配。它会整合所有业务部门的知识库,用上“检索增强生成”和“知识图谱”的技术,像一个真正的业务专家一样,听懂你的问题,并实时生成靠谱的回答。


去窗口办事,一堆表格填到头大?AI也能帮忙。它能根据你的情况,帮你智能导办、预填表单,甚至还能辅助工作人员审核材料,让整个流程快得飞起。


还有“政策服务直达快享”。国家出台了那么多惠民利企的好政策,很多人根本不知道。AI模型能让“政策找人”,主动、精准地把相关政策推送到你面前,让你躺着也能享受红利。


除了服务百姓,社会治理也是AI的强项。


城市里那么多基础设施,下水道、电线杆、燃气管道,靠人力一个个巡检,费时费力还有危险。以后这活儿可以交给无人机和传感器盯着,一旦发现风险隐患,立刻自动报警。


执法监管也能更智能。AI可以辅助录入案件信息、分析线索、生成报告,甚至还能帮忙检索法律依据,让执法过程更规范、更高效。


市场经济里,防范风险是大事。AI可以通过分析海量数据,预测市场风险,研判经济走势,提前发出预警,帮助政府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当然,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效率,AI也要来一次大提升。


基层公务员可能都深有体会,每天淹没在写不完的材料里,报告、总结、通知、纪要…… 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还要反复核对格式。现在,AI助手来了,它能学习海量的范本和本地知识库,你只需要给个提纲和要求,它就能刷刷刷地生成一份像模像样的初稿,你再稍作修改就行,效率直接起飞。


找个文件翻箱倒柜半天?AI能帮你快速检索、精准定位,还能把相关联的信息都给你整理好。


每天收到海量的来文、来电、工单,分给谁处理最合适?AI也能自动识别内容,进行分类排序,实现智能派单,让正确的人在第一时间处理正确的事。


还有辅助决策层面,AI开始扮演“最强大脑”的角色。


无论是预测自然灾害、模拟突发事件的最佳处置方案,还是评估一项政策出台后的社会效果,AI都能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推理,为决策者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可以说,从你家门口的社区服务,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宏观决策,AI公务员的身影将无处不在。


深圳已经把“理论”变成了“现实”


今年2月,深圳福田区上线的70名“AI公务员”,就是基于DeepSeek大模型开发的。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感受一下AI同事的实力:



看到没有?过去需要人工反复校对、耗费大量时间的公文格式修改,AI的准确率超过95%,时间还缩短了九成。过去让人头疼的民生诉求分拨,人工处理的准确率也就70%,AI直接干到了95%。


深圳的成功,也让其他城市看到了方向。江西赣州、江苏无锡、广东广州、山东滨州等地也开始跟进,探索“AI+政务”的各种可能。


北京社科院的副研究员王鹏就说:“对于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的‘AI公务员’,我认为这是必然趋势。”


他认为,AI不会完全取代人类,但一定会把人类从大量重复、标准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去从事更有创造性、更高价值的工作。


国家要的是规范和安全


看到深圳的成功,全面推广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但如果每个地方都自己搞一套,各搞各的,会不会又出现新的“模型孤岛”和“数字形式主义”?


这就是国家出台《指引》的深层原因。


《指引》的核心思想,就是“集约化”和“规范化”。


文件明确要求,要依托“东数西算”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统筹规划智能算力。省级部门要搭建统一的服务平台,地市级就在省里的统一要求下干,县级及以下原则上就别自己从零开始建了,直接用上级的资源就行。


简单说,就是“一地建设、多地复用”。


光有平台还不行,还得有标准。


目前,两项关键的国家标准已经立项,正在起草中。一项是《人工智能政务大模型系统技术要求》,另一项是《智能技术政务应用政务大模型应用效果评估规范》。




这些标准就是要明确规定,一个合格的“AI公务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达到什么样的性能指标、遵守什么样的安全要求。以后各地采购和部署,就有了统一的参照,不会被厂商忽悠。


当然,安全是重中之重。《指引》反复强调,AI只是“辅助型”定位,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人手里。要防范大模型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幻觉”风险。


所有面向公众的服务,内容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核,可以人工审,也可以用多个模型交叉验证。


最重要的,保密弦必须时刻绷紧。《指引》严格要求“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绝对不能把任何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敏感信息喂给非涉密的模型,严防泄密风险。


所以,AI公务员要全国推广,必须满足几个硬性条件:全国统一的标准要出台,省级统筹的集约化平台要建好,数据安全和保密体系要万无一失,还得让真正使用它的工作人员都具备相应的人工智能素养。


从2021年的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到2025年深圳的落地实践,再到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指引》的发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脉络:AI公务员的推广,已经从零星的试点探索,正式进入了国家主导的、规范化的快车道。


未来,AI同事会越来越多,但它不是来抢饭碗的,而是来当帮手的,帮我们把那些最繁琐、最重复的工作干掉,让我们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去真正地服务人民,去进行更有温度的沟通和更有智慧的决策。


所以,你准备好和AI同事一起工作了吗?


参考资料: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510/content_7043861.htm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39874392129169.html


https://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3E68E420F143352EE06397BE0A0ACBAE


https://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2998D686973D55EFE06397BE0A0A0365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wb/202201/P020220106387085514202.pdf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算泥”,作者 “算泥”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