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7小时前 87 阅读 0 评论

品牌在AI搜索结果中消失了怎么办?GEO监控工具帮你找回曝光度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2025年,当我打开电脑准备搜索"适合干皮的国产粉底"时,我的手指悬停在了搜索框上方——是打开Google,还是直接问ChatGPT?最终我选择了后者。这个小小的决策变化,正在重塑整个数字营销行业的游戏规则。

传统SEO已死?品牌曝光的新战场

从"搜索结果页"到"直接答案"

传统搜索引擎给你10个蓝色链接,用户可以自己选择。但AI搜索引擎直接给出答案:"推荐你试试花西子、完美日记和彩棠"。这意味着,如果你的品牌没有出现在这个答案里,用户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

更残酷的是,AI不会像搜索引擎那样显示"第2页结果"。它只给一次答案,没有排在前面就等于被淘汰。

一个真实的商业案例

某国产护肤品牌CEO找到我,困惑地说:"我们去年在小红书、抖音投了500万,为什么销量还在下滑?"

我让他的助理分别问ChatGPT和文心一言:"推荐适合敏感肌的国产护肤品"。结果8次测试中,他的品牌只出现了1次,而竞品平均出现4-5次。

答案已经很清楚:他的流量被AI"截胡"了。 那些搜索敏感肌护肤的用户,现在不再访问他的官网,而是直接采纳AI的建议——而AI推荐的名单里,他的品牌大部分时候不在列。

AI品牌监控:你需要知道的核心概念

在开始优化之前,必须先理解AI搜索生态的运作逻辑。

什么是"可见度"?

可见度不是简单的"出现次数"。举个例子:

  • 品牌A:在10次查询中被提及了3次,可见度30%
  • 品牌B:在100次查询中被提及了20次,可见度20%

虽然B的绝对曝光量更高,但A的可见度更好,说明在目标话题下的关联度更强。对于预算有限的中小品牌,提升可见度比追求曝光量更现实。

为什么要监控多个平台?

不同AI平台的训练数据和算法逻辑完全不同:

  • 文心一言:更依赖百度搜索的中文内容,对百家号、百度百科的内容权重较高
  • Deepseek:更注重技术类和深度分析内容
  • ChatGPT:英文内容覆盖更广,对海外媒体报道敏感
  • 豆包:与字节跳动生态打通,抖音、今日头条的内容影响较大

如果只监控一个平台,就像只看淘宝销量就认为了解了整个电商市场。

用工具重构品牌监控流程

让我用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展示如何系统性地管理AI时代的品牌能见度。

第一步:建立监控基线

打开AIBase的GEO品牌监控工具,首先要回答三个问题:

  1. 我是谁? 输入完整的品牌名称,包括常用别称(比如"全棉时代"和"Purcotton")
  2. 我的阵地在哪? 填入官网URL,这是AI识别品牌信息的重要锚点
  3. 我的竞争对手是谁? 系统会自动分析,但你也可以手动补充

以"彩棠"为例,系统识别出的竞品生态包括花西子、完美日记、毛戈平等。这个列表非常关键——它告诉你,在AI的认知里,你和谁在同一个赛道。

地址:https://app.aibase.com/zh/tools/trackers

有时候结果会让人意外。一个主打"天然有机"的护肤品牌,发现自己被AI归类到了"学生平价护肤"类别,与竞品完全错位。这种认知偏差如果不及时纠正,营销投入就会南辕北辙。

第二步:诊断当前表现

系统会显示品牌在各平台的实时数据。但数字背后的意义更重要:

文心一言可见度16.67% 意味着什么?

  • 如果你是头部品牌,这个数字偏低,需要加强内容建设
  • 如果你是新锐品牌,这已经是不错的起点
  • 如果你的竞品平均可见度30%+,说明你处于劣势

曝光次数6次 如何解读?

  • 样本基数是多少?如果是基于30个查询,6次曝光还可以;如果是300个查询,就很糟糕
  • 6次出现在什么问题下?如果都是"国产彩妆推荐"这种核心词,价值很高;如果都是"彩妆品牌大全"这种泛词,价值有限

第三步:挖掘内容机会

工具会展示"品牌关联领域在"文心一言"的曝光分析"板块,这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比如彩棠的数据显示:

  • "中国面孔彩妆"话题关联度60%
  • "修容盘推荐"话题关联度50%

这个数据告诉你两件事:

  1. 优势阵地:60%的关联度说明品牌在"中国风彩妆"这个定位上已经建立了认知,应该继续强化
  2. 增长机会:50%的关联度说明在"修容盘"这个品类还有提升空间,可以针对性地生产内容

如果工具显示某个话题关联度只有10%,但那是你的核心产品线,那就说明内容策略出了问题。

第四步:追踪真实查询

"查询问题"列表是用户需求的直接反馈:

  • "妆容怎么用什么产品" → 用户需要教程内容
  • "粉饼定妆效果哪个好" → 用户在做购买决策
  • "这台秋冬的眼影搭配推荐" → 用户在寻找场景化方案

每个问题都是一个内容创作方向。传统关键词工具只能告诉你搜索量,但GEO监控工具告诉你,用户是怎么向AI提问的。 这两种提问方式完全不同:

  • 搜索引擎:"国产彩妆推荐"(关键词式)
  • AI对话:"我是黄皮,想要日常通勤妆,推荐国产品牌"(自然语言式)

如果你的内容还在堆砌关键词,AI根本读不懂。

从监控到优化:可执行的行动清单

数据本身不产生价值,基于数据的决策才有意义。

短期优化(1-2周可见效)

行动1:优化官网结构化数据

确保官网包含:

  • 清晰的品牌简介(100字以内)
  • 产品系列列表(带明确分类)
  • 品牌历史和重要里程碑
  • 媒体报道或获奖记录

AI抓取信息时,结构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被准确理解。

行动2:覆盖高关联话题

如果监控显示"修容盘推荐"关联度50%,立即:

  • 在小红书发布5篇"修容盘使用教程"
  • 在知乎回答3个"修容盘选购"相关问题
  • 更新官网产品页,增加"适合修容"的描述

行动3:竞品词拦截

如果用户问"花西子有什么平替",而你的品牌没出现在答案里,说明AI没有建立你和竞品的关联。可以:

  • 在内容中自然提及"相比XX品牌"
  • 参与对比类话题讨论
  • 在产品描述中突出差异化优势

中期优化(1-3个月见效)

策略1:权威背书建设

AI会参考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争取:

  • 行业媒体专访或报道
  • 专业机构的检测报告
  • KOL的深度测评(而非简单带货)

一篇《中国美妆品牌发展报告》中的一句提及,可能比100篇小红书种草更有效。

策略2:内容矩阵布局

在不同平台发布不同形式的内容:

  • 官网:产品详情、品牌故事(给AI"教科书")
  • 小红书:场景化使用教程(给AI"真实反馈")
  • 知乎:专业分析文章(给AI"深度理解")
  • B站:视频测评(给AI"多媒体证据")

策略3:长尾词覆盖

除了"国产彩妆推荐"这种头部词,还要覆盖:

  • "适合黄皮的国产粉底"
  • "学生党平价国产眼影"
  • "敏感肌可用的国产彩妆"

AI的训练数据很全面,长尾词的积累会提升整体可见度。

长期优化(3-6个月见效)

建立品牌知识图谱

让AI深度理解品牌,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网络:

  • 品牌定位:天然/科技/国潮/轻奢?
  • 核心产品线:彩妆/护肤/香氛?
  • 目标人群:学生/白领/妈妈?
  • 品牌故事:创始背景、设计理念、社会责任

这些信息需要在多个渠道反复强化,才能"训练"AI形成稳定认知。

避免三个常见误区

误区1:追求曝光数量而非质量

某品牌通过水军在各平台刷"推荐XX品牌",短期内曝光量飙升。但AI很快识别出这些内容的低质量,后续反而降低了品牌权重。

正确做法:宁可少而精,也不要多而水。一篇5000字的深度测评,价值远超100篇复制粘贴的种草文。

误区2:忽视负面信息管理

AI会学习所有内容,包括负面评价。如果网上充斥"XX品牌假货多"、"XX品牌烂脸"的讨论,AI也会记住。

正确做法:及时回应质疑,用专业内容稀释负面信息。不要试图删除或隐藏,而要用更多正面内容覆盖。

误区3:只监控不优化

很多品牌开通监控工具后,只是每周看一眼数据,然后感叹"我们可见度真低",但不采取行动。

正确做法:制定"监控-分析-优化-验证"的闭环流程,每次优化后追踪2-4周,评估效果。

AI搜索优化的未来趋势

基于对行业的观察,我认为GEO领域会出现几个趋势:

趋势1:实时优化成为标配

未来品牌可能需要每天监控AI平台的回答变化,就像现在监控百度排名一样。因为AI模型更新频率越来越快,今天的优化成果明天可能就失效。

趋势2:多模态内容权重提升

随着AI开始理解图片、视频,单纯的文字内容优势会减弱。品牌需要:

  • 高质量产品图(清晰、多角度)
  • 使用场景视频(真实、非摆拍)
  • 用户生成内容(UGC的真实性更高)

趋势3:垂直领域AI的崛起

除了通用AI,未来会出现美妆AI、母婴AI、汽车AI等垂直领域的专业助手。品牌需要针对不同AI制定差异化策略。

最后的建议

AI搜索优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认知管理问题。你需要管理AI对品牌的认知,就像过去管理消费者认知一样。

对于不同规模的品牌,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是头部品牌:重点监控认知准确性,确保AI对品牌的描述符合战略定位,避免被误归类。

如果你是腰部品牌:聚焦核心品类词的可见度提升,先在某个细分领域成为AI的"第一选择"。

如果你是新锐品牌:抓住长尾流量,覆盖那些头部品牌忽视的细分需求,积累初始可见度。

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 AI对品牌的认知不是一天形成的,早一天布局,就早一天在新流量时代占据优势。

当用户问AI"推荐一个XX"时,确保你的品牌在答案里,这可能是2025年最重要的营销任务。

(举报)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