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6天前 160 阅读 0 评论

速递|通义语音大牛鄢志杰转投京东,阿里高P技术骨干正遭大厂集体“围猎”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图片来源:Unsplash


据申妈朋友圈报道,原阿里通义千问语音团队负责人、前腾讯AI Lab副主任鄢志杰,已于近期正式加盟京东探索研究院,出任语音实验室负责人,向京东集团副总裁、探索研究院院长何晓冬汇报。这一人事变动不仅揭示了京东在AI语音技术上的发力方向,也再次将“AI核心人才流动”这一行业现象推至聚光灯下。


作为国内语音技术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之一,鄢志杰拥有极为扎实的科研背景和完整的产业经验。他于200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师从语音识别领域知名专家、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王仁华教授,毕业后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专注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声纹识别、人机交互、OCR及手写识别等多个前沿方向,迅速成长为语音组的核心研究员。


2015年,鄢志杰被阿里巴巴招募,担任IDST(达摩院前身)智能语音交互团队总监,并于2017年升任达摩院语音实验室负责人。在任期间,他不仅参与底层语音系统架构的设计与优化,更在大模型兴起的关键节点主导“通义听悟”项目的研发,使其成为阿里第一个对C端用户开放的语音大模型应用,承担了阿里大模型在语音方向上走向产品化的试验场。


2025年初,鄢志杰从阿里离职,短暂加入腾讯AI Lab出任副主任。然而,腾讯很快在4月底进行TEG架构重组,原AI Lab与多个研究团队被拆解并整合为“大语言模型部”和“多模态模型部”,改由副总裁蒋杰直接统领。组织重塑之下,鄢志杰的去留迅速明朗,仅三个月后即再次选择离职。

鄢志杰的频繁流动,折射出大模型时代科技巨头间的核心技术人才之战已全面打响。语音、多模态、视觉、编码、智能体——每一个可能通向“下一代平台级应用”的技术领域,都成为人才争夺的主战场。


在这场争夺中,阿里无疑是被“围猎”最深的猎场。前视觉负责人薄列峰已转投腾讯混元团队,负责多模态方向;通义核心人物周畅则率团队整体跳槽至字节跳动,在越过竞业协议的边缘地带获得更高职级待遇;M6模型原负责人杨红霞则早在此前离职,如今已投向高校


这些案例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行业深层结构变化的直接反应。一方面,大模型研发正由“单点技术突破”转向“系统性复杂工程”,对跨学科、跨模态、跨产品链的技术统筹能力提出极高要求,而具备“工业级大模型项目实操经验”的高端工程型人才极度稀缺。另一方面,各大公司内部的AI组织架构正处于剧烈重组期,无论是腾讯TEG的职能重塑,还是阿里达摩院的战略转向,都令不少原本处于核心位置的技术骨干感受到方向上的不确定性与边界收缩。


京东此时引入鄢志杰,显然意在补齐其在语音交互与大模型融合上的关键短板。在何晓冬重返京东担任探索研究院院长后,京东正在通过高密度的人才引入与技术储备,试图重构其AI能力图谱。从智能客服到搜索推荐,从供应链优化到AI助理,语音作为底层交互的重要入口,有望在未来承担更多跨端协同的枢纽角色。而鄢志杰的加入,或许将为京东带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语音技术“系统升级”。


在技术周期驱动行业重构的当下,每一次人才迁徙,都不仅仅是个人选择,也是在某种程度上重绘中国AI势力版图的落笔。


来源:


[1] 原阿里通义语音负责人鄢志杰加入京东探索研究院


文章来自公众号“Z Finance”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