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3月前 174 阅读 0 评论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 4 月 19 日举办,参赛机器人全阵容发布

作者头像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IT之家 4 月 17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4 月 19 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参与联合主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即将在北京亦庄举办。参赛机器人全阵容发布。

IT之家从“北京亦庄”公众号获悉,目前,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参赛队伍正陆续来到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在这里进行开赛前的调试工作。作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本场赛事的设置方面也存在诸多亮点。

现场,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介绍:“本次比赛为‘人机共跑’,在跑道设置方面,跑友与人形机器人之间设有栏杆阻隔,起点均为南海子公园,终点为经开区国家信创园。人形机器人半马为计时赛,按照完赛时间长短确定冠亚季军,同时我们计划还将设置完赛奖、最佳耐力奖、最佳人气奖等,搭建机器人提供多元展示平台。在赛事保障方面,沿线会设置机器人补给站,同时还会有保障车,供队伍更换电池及零部件。”

IT之家附赛事规则如下:

比赛环境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以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为起点,通明湖信息城为终点,全长 21.0975 公里,途经泡桐大道、文博大桥、通明湖公园等北京经开区标志性点位。

比赛地形环境包含平地、坡道,最大坡度≤9°(以实地坡度为准)比赛线路整体平顺,共包括 6 个左转道、8 个右转道,无折返,终点前设置 1.5 公里直道,转弯角度≥90°,为人形机器人赛队提供线路 GPS 坐标数据。

比赛规则

1.起跑站位。参赛机器人按 Z 型布阵排成 2 列,同一列机器人前后垂直间距为 3 米。

2.发枪安排。参赛机器人依次发枪起跑,每个参赛机器人出发时间间隔 1 分钟,原则上不超过 2 分钟。

3.行进规则。参赛机器人间距应控制在 1 米以上,且不得妨碍其他参赛机器人的正常行进。如遇超越,高速机器人需主动绕行低速机器人。如遇故障,正常行进的机器人需绕行故障机器人。

4.赛道规则。参赛机器人须在专用赛道内进行比赛,赛道左侧道路为赛事保障道路。每支赛队最多可安排 3 名参赛选手同时进入赛道(含领跑员),参赛选手不得影响其他赛队的正常比赛。

5.补给站。赛道内根据物理条件设置若干补给站,赛队可在补给站内更换电池、机器人和进入赛道的比赛选手。

6.关门安排。比赛路线各赛段专设关门时间,关门时间后相应路段将恢复社会交通。

裁判规则

1.赛事组委会组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裁判委员会,比赛设裁判长、主裁判、随行裁判。

2.由裁判长为每个参赛队伍指派一名随行裁判,全程跟随,及时判罚。随行裁判佩戴具备录音录像功能的记录仪。

3.比赛过程中,鼓励赛队机器人全程奔跑,鼓励赛队不更换电池,不更换机器人。更换机器人或更换电池需要向随行裁判示意,并经随行裁判同意后进行换电、更换机器人的操作。更换机器人须罚时。

4.机器人通过起点线时开始计时,通过终点线时停表,机器人成绩为比赛计时与罚时总和。奖项根据裁判委员会确认的成绩确定。

奖项设置及评选标准

依据赛队名次高低,评定冠军、亚军、季军,并安排完赛奖、最佳耐力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步态奖、最佳形态创新奖等专项奖。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