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东西
编译 | 王涵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8月28日消息,昨日,全球知名风险投资公司a16z最新发布第五版《全球Top 100生成式AI消费应用榜单》,该榜单基于两年半的月度访问数据以及月活跃用户数(MAU)数据追踪,揭示了日常AI使用行为的演变趋势。
主要亮点如下:
1、中国玩家表现突出:DeepSeek、夸克等11款产品登网页端Top 50榜,占22%;豆包、百度AI搜索等22款产品登移动端Top50榜,占44%;
2、备受关注的DeepSeek位居网页端第三、移动端第八,但流量下滑,移动端较峰值跌22%,网页端跌超40%;
3、美图公司AI应用小爆发,Meitu、BeautyCam等五款产品都挤进移动端TOP 50;
4、全球竞争格局:ChatGPT保持断崖式第一,Gemini第二,Grok增长最快,Meta AI网页端仅排第46名;
5、Vibe Coding(氛围编程)有兴起之势,Lovable等相关产品留存高,迎来流量激增;
6、仅14款产品连续五次统计都位居Top 100,其中有一个中国团队产品——AI视觉编辑平台Cutout.Pro;
7、但头部AI产品格局更趋稳定,新上榜产品从3月的17个减少到11个。
从总榜单来看,在网页端榜单中,DeepSeek排名第3,仅次于ChatGPT和Gemini,共有11款确认为中国公司开发的应用上榜,其中夸克、豆包、Kimi和Qwen跻身前20名,海螺、可灵等应用也在榜单内,

生成式AI网页端应用前50,框出的产品为中国公司所研发(来源:a16z)
在移动端TOP 50应用中,确定为中国公司产品的有22款,光美图公司的应用就独占5席(Meitu、BeautyPlus、BeautyCam、Wink、Airbrush)。
第三名的AI Gallery是华为旗下产品,是一个集AI应用与模型于一体的平台,开发者可以从中获取预训练AI模型和数据集,用户可以直接将平台上的模型快速应用于华为云服务或各类设备,还能与社区成员分享交流。

生成式AI移动端应用前50,框出的产品为中国公司所研发(来源:a16z)
“边缘榜单”,即未能进入主榜单但紧邻排名范围的10家公司,有网络端与移动端各5家。在上期网页端边缘榜单中的Lovable,本次统计成功跃升至主榜单第22名,PolyBuzz和Pixverse两家公司也成功进入了核心排名,a16z认为这一跨越充分体现了AI应用生成工具的迅猛发展。

51-55名的边缘榜单(来源:a16z)
注:榜单排名基于Similarweb的月度独立访客量和Sensor Tower的月活跃用户数。非AI原生但添加了重要生成式AI功能的产品,如Canva和Notion等,不纳入榜单。
一、中国玩家表现亮眼,本土产品与出海应用双线开花
在网页端榜单中,确定为中国公司开发的产品有11款,有5款跻身前20名,具体包括:
- 第3名深度求索(DeepSeek):深度求索推出的免费开源大语言模型(移动端排名第8);
- 第9名夸克(Quark):阿里巴巴旗下“全能型”AI助手(移动端排名第47);
- 第12名豆包(Doubao):字节跳动推出的通用大语言模型产品(移动端高居第4);
- 第17名Kimi:月之暗面(Moonshot AI)开发的智能对话助手;
- 第20名通义千问(Qwen3):阿里巴巴旗下通义千问系列模型之一。
其中夸克的国内用户数占比达到96.22%,豆包的国内用户占比93.52%,Kimi也有78.22%的流量来自国内。

网页端榜单中还有多款由中国开发但主要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视频生成模型的技术优势尤为突出,其中部分甚至在中国境内有访问限制,包括:海螺(Hailuo)、可灵(Kling)、SeaArt(图像生成)、Cutout.Pro(图像编辑)、Manus和Monica(生产力工具)等。
在移动端TOP 50应用中,确定为中国公司产品的有22款。美图公司的应用独占5席(Meitu、BeautyPlus、BeautyCam、Wink、Airbrush),字节跳动的豆包、Gauth(教育科技)、海外版醒图Hypic(影像编辑)也上榜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国,但主流国际AI助手,如ChatGPT、Perplexity和Claude等在国内受到访问限制,想要在中国运营的AI服务商需申请牌照,满足数据本地化、内容审核及合规要求。
二、DeepSeek增长放缓,Grok涨势强劲
DeepSeek在移动端的增长均已明显放缓,月活跃用户数较峰值下跌22%。在网页端,DeepSeek的下跌更为明显,较2025年2月的峰值下降超过40%。

xAI旗下的Grok在网络端排名第4,移动端排名第23位。该产品在移动端的增长尤为显著,从2024年底没有独立应用的“冷启动”状态,发展到目前超过2000万月活跃用户。

Grok在2025年7月经历了移动使用量的显著增长,7月9日发布了新版Grok 4后,当月涨幅接近40%。随后在7月14日推出的AI伴侣虚拟形象功能中,动漫形象Ani尤其受到欢迎。

截止目前,Meta的AI助手增长相对平缓。其通用助手Meta AI在网络端排名第46,未能进入移动端前50榜单。Meta AI于2025年5月底推出,但增长速度远慢于Grok,特别是在2025年6月发生用户发现部分帖子出现在公共信息流的事件后。
三、谷歌强势进军,四款产品首登榜单
谷歌本次共有4款产品登上网络端榜单,这是a16z首次能够对谷歌不同产品的流量进行独立统计并分别纳入排名。
谷歌的通用大语言模型助手Gemini位列第2,仅次于ChatGPT,其网络访问量约为ChatGPT的12%。

还有哪些谷歌产品入选榜单?
AI Studio首次亮相即跻身前10,该平台面向开发者提供沙盒环境,并支持基于Gemini模型(包括多模态模型)进行应用开发。
NotebookLM紧随其后位列第13名,该产品最初作为Google Labs的一部分推出,如今已独立运营网站。NotebookLM在近一年前迅速走红,此后持续稳定增长,仅在夏季出现小幅下滑,a16z猜测可能与学术用户暂时流失有关。

Google Labs作为谷歌面向消费者的AI实验聚合平台,位列榜单第39名。Labs提供Flow体验区供用户尝试视频模型Veo 3,以及多款其他应用,包括Doppl(服装虚拟试穿)、Portraits(AI教练)和Project Mariner(智能代理浏览器)。
2025年5月Veo 3发布后,Google Labs流量单月暴涨超13%,创下过去一年最大增幅。
在移动端,Gemini同样排名第2,但与ChatGPT的差距显著缩小,其MAU达到ChatGPT的近一半。Gemini在Android设备上表现尤为强劲,近90%的MAU来自Android平台,而ChatGPT的Android用户占比为60%。
四、Vibe Coding产品实现用户增长
在2025年3月a16z发布上一期榜单时,Vibe Coding刚刚兴起,当时仅有Bolt一家公司登上网页端榜单。如今,Bolt已进入边缘榜单,仅以微弱差距落选,而Lovable和Replit均首次跻身主榜单。

尽管Vibe Coding的使用行为看似短暂,早期数据却表明用户留存率较高,或者说,至少有足够多的用户留下来,并随时间推移扩大使用规模。

信用卡面板提供商Consumer Edge的数据显示,美国某头部Vibe Coding平台的用户群在注册后数月内收入留存率持续超过100%。这意味着即使计入流失用户,该群体每月总体支出仍在增长。
这些平台也带动了其他AI产品的使用,通过Replit和Lovable构建并发布的、未使用独立域名的网站,流量分别计入replit.app和lovable.app。并且,两者自身流量均较为显著,lovable.app的流量本可进入前50名,但低于其开发平台主站流量。


Vibe Coding技术栈的相关产品也迎来流量激增,因为开发者采用这些工具部署项目。但由于非AI原生企业,它们无法进入本榜单,典型案例如数据库服务商Supabase。Supabase的流量增长与核心Vibe Coding平台的崛起高度同步,过去九个月的增速较前几年明显加快。
a16z认为Vibe Coding领域仍存在显著增长空间和新产品机会。

五、14款产品持续在榜,入选“全明星阵容”,有一家是中国企业
从第一期到第五期,有14款产品从未缺席,a16z称其为“全明星阵容”。
这些企业真实反映了消费者使用AI的多元场景:通用助手(ChatGPT、Perplexity、Poe);虚拟陪伴(Character AI);图像生成(Midjourney、Leonardo);影像编辑(Veed、Cutout);语音生成(Eleven Labs);生产力工具(Photoroom、Gamma、Quillbot)以及模型托管(Civitai、HuggingFace)。

在两年前的首期榜单中,a16z曾猜测所有头部AI消费公司是否会自研基础模型。如今答案揭晓:14家全明星企业中,5家拥有自研模型,7家采用其他公司的开放API或开源模型,2家为模型聚合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榜单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这14家持续在榜企业仅来自5个国家:美国、英国(Eleven Labs、Veed)、澳大利亚(Leonardo)、中国(Cutout.Pro)和法国(Photoroom、HuggingFace)。
Cutout.Pro是由中国香港的Winroad Holdings公司开发的,于2018年推出,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觉内容平台,提供图像和视频的背景移除、图像增强、AI 艺术生成等多种工具,主要面向电商、设计师和开发者。
若排除首期榜单,另有5家企业因近期增长势头同样符合持续在榜标准:Claude、DeepAI属通用助手,JanitorAI专注虚拟陪伴,Pixelcut为图像编辑工具,Suno主打音乐生成。
a16z总结称,本版榜单最显著的发现就是AI生态体系开始逐步趋于稳定:网络端榜单因流量增长新增11个新产品,相比2025年3月榜单的17个新入榜产品有所减少。

生成式AI网页端应用新晋成员(来源:a16z)
移动端的新入榜产品数量显著更多,有14个,a16z猜测是因为应用商店打击了“ChatGPT山寨应用”,从而为更多原创移动应用腾出了发展空间。

生成式AI移动端应用前50新晋成员(来源:a16z)
注:谷歌本次有4款新产品入榜,原因是其进一步拆分业务域名,使a16z首次能分别追踪其AI产品表现。若此前可单独统计,这4款产品本应早已上榜。因此实际新增产品总数为15款。
结语:中国企业在AI全球竞争中优势明显
从这个榜单来看,中国企业已在AI全球竞争赛道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位置。中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数与独特的市场环境,为本土AI企业提供了特殊的发展土壤,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产品的进入,却也倒逼中国企业在模型优化、场景落地中不断探索和优化。
国内+出海的的布局,不仅让中国在全球AI生态中拥有了更多话语权,也让本土市场成为全球AI创新的重要试验场,因为能在国内复杂多样的用户需求中验证成功的产品,往往具备向其他市场复制的潜力。
来源:a1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