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6小时前 76 阅读 0 评论

刚刚,DeepSeek最新发文,V3/R1训练细节全公开,信息量巨大

作者头像
36氪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新规第一天,DeepSeek第一时间站出来了!接下来,所有自家AI生成内容,统统标出「AI身份」。更劲爆的是,DeepSeek主动「交底」V3/R1的模型训练细节。

今天,网信办《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生效。

其中,第四条要求:对符合要求的AI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

紧跟最新政策,DeepSeek出手了。

刚刚,DeepSeek官微发布了最新回应公告——凡是AI生成的内容,都会清楚标注「AI生成」。

它还郑重提醒,用户严禁恶意删除、篡改、隐匿标识,更别提用AI传播、制作虚假信息。

此外,这次还发布了《模型原理与训练方法说明》,可以一瞥DeepSeek的技术路径。

接下来,深扒一下DeepSeek V3/R1的一些训练细节。

传送门:
https://cdn.deepseek.com/policies/zh-CN/model-algorithm-disclosure.html

回应新要求,DeepSeek公开技术说明

DeepSeek主要介绍了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阶段,包括预训练、优化训练(微调)以及训练数据等。

不同大模型的神经网络架构

模型训练

模型训练阶段即模型的开发阶段:通过设计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架构和训练方法,开发人员开发出可被部署使用的模型。

模型由多层神经网络组成,不同的架构直接影响模型的性能。此外,模型性能也受参数规模的制约,而训练的目的就是找到具体的参数值。

目前,大模型的参数规模数以亿计。最新的DeepSeek-V3-0324,参数总量为6850亿。

在训练过程中,这些参数通过梯度下降算法迭代优化。

这次,DeepSeek把模型训练分为预训练优化训练两个环节。

预训练:预训练目标是通过数据训练模型,使模型掌握通用的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

优化训练:也称为微调,是在预训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特定任务的数据进一步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适应实际应用场景。

在预训练阶段,模型通过大规模自监督学习,从文本数据中学习语言模式与知识关联。预训练完成后,模型能理解并生成连贯的文本,但还不会精准地回答问题或执行任务,因此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微调。

在优化训练阶段,模型一般通过SFT、RL等方法,学会根据指令回答问题,符合人类的偏好和需求,并激发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

经过优化训练的模型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可被部署使用。

深挖训练「内幕」,炼出最强大脑

DeepSeek模型的能力,是建立在高质量、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之上。

在「预训练阶段」和「优化训练阶段」,各有不同。

预训练阶段

在预训练阶段,主要使用了两类数据:

互联网公开可用的信息,比如网页、公开文档等。

与第三方合作获取许可的数据

需要强调的是,在此阶段,根本无需获取个人信息用于训练,DeepSeek不会有意关联至任何特定账户和个人,更不会主动将其用于训练模型。

不过,预训练数据规模过于庞大,可能偶然包含了一些个人信息。

对此,DeepSeek会通过技术手段,尽力筛查并移除这些信息,确保数据「干干净净」。

为了保证数据质量、安全、多样,他们还打造了一套硬核数据治理流程——

首先,通过「过滤器」自动剔除仇恨言论、色情低俗、暴力、垃圾信息,以及可能侵权的原始数据。

其次,通过算法+人工审核,识别并降低数据中的统计性偏见,让模型更公平、更客观。

优化训练阶段

到了优化训练阶段,一般需要通过人工或自动化的方式构造、标注一批问答对数据来对模型进行训练。

DeepSeek这次表示:这些问答对数据是由研究团队生成提供的,其中少部分数据的构造可能会基于用户的输入

在DeepSeek-R1训练中,研究人员直接提示模型生成包含反思和验证的详细答案;收集并整理DeepSeek-R1-Zero的输出,使其具有可读性;以及通过人工注释者的后期处理来提高数据质量

如涉及利用用户的输入构造训练数据,DeepSeek会对数据进行安全加密技术处理、严格的去标识化和匿名化处理,从而尽可能避免训练数据关联到任何特定个人,且不会在模型给其他用户的输出中带有个人信息,更不会将其用于用户画像或个性化推荐。

同时,DeepSeek为用户提供了选择退出的权利。

为了确保模型的安全性,在模型优化训练阶段,DeepSeek构造了专门的安全数据对模型进行安全对齐,教会模型的回复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增强模型内生的安全能力。

模型推理

模型的推理阶段即模型被部署提供服务。

模型训练完成并被部署后,可以通过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和计算来预测下一个token,从而具备文本生成和对话等能力。

部署后的模型能够熟练执行基于文本生成的广泛多样的任务,并可以集成到各种下游系统或应用中。

具体到DeepSeek的产品服务,基于用户的输入,模型采用自回归生成方式,基于输入的上下文内容,通过概率计算预测最可能的接续词汇序列。

推理完成后,模型输出相应的内容作为响应,包括文字、表格和代码等。

此并非简单检索或「复制粘贴」训练数据中的原始文本,模型也并未存储用于训练的原始文本数据副本,而是基于对语言结构和语义关系的深度理解,动态生成符合语境的回答。

DeepSeek这次还强调模型开源。

我们通过开源平台对外公开发布了所有模型的权重、参数以及推理工具代码等,并采用宽松的MIT协议,供使用者自由、免费下载部署使用。

同时,DeepSeek发布各模型的完整技术报告,供社区和研究人员参考,并帮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每个模型的技术原理和细节。

LLM致命幻觉,全周期硬核对抗

毋庸置疑,当前AI发展还在早期阶段,存在无法避免的局限性。

若是再被加以滥用,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局限性

AI往往会生成错误、遗漏,或不符合事实的内容,这种现象统一称之为「幻觉」。

这个问题,是整个AI行业面临的挑战。

对此,DeepSeek正通过一些技术手段降低幻觉率,包括高质量的训练数据、优化对齐策略、RAG等,但现阶段依无法完全消灭。

同时,他们还在欢迎页、生成文本的末尾,以及交互界面底部,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

特别提醒用户——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可能不准确。

因此,AI生成的内容仅供参考,所有人不应将输出的内容作为专业建议。

尤其是,在医疗、法律、金融等专业领域,DeepSeek不提供任何建议或承诺,专业的事儿还得找专业的人。

滥用风险

AI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滥用可能带来隐私保护、版权、数据安全、内容安全、偏见歧视等风险。

DeepSeek对此也是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硬核措施,贯穿了模型研发、训练、部署的全生命周期。

制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开展模型安全性评估

进行红队测试

增强模型和服务透明度等

更重要的是,DeepSeek还赋予了用户知情权、选择权、控制权——

你可以查询服务的基本信息、拒绝其数据用于模型训练、删除其历史数据等。

参考资料:


https://cdn.deepseek.com/policies/zh-CN/model-algorithm-disclosure.htmlDeepSeek 关于 AI 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公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作者:新智元,编辑:KingHZ 桃子,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