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Banana成为爆款之后,Gemini月活达到了6.5亿。
AI业务带动之下,谷歌季度营收也首次突破千亿美元,交出了有史以来最亮眼的成绩单。
什么概念?市值刚刚突破5万亿美元的英伟达,2025财年上半年的收入也刚刚突破1000亿。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劈柴哥)激动地宣布了这一结果,表示他们所采用的全栈式AI策略推动了这一增长。

AI用户规模方面,劈柴哥介绍,不仅Gemini APP已有6.5亿月活用户,每分钟要处理的Token数更是达到70亿。

Hyperbolic Labs的联创兼CTO Yuchen Jin分析,Nano Banana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斯克也认为这个成绩可喜可贺,称赞了一句Nice work。

财报发布后,谷歌的股价在盘后猛增,达到每股293.69美元,以此计算,市值达到了3.55万亿美元,增长了3000多亿美元(超2万亿人民币)。

靠着Nano Banana的爆火,Gemini起飞了,进而在AI的带动下,整个谷歌公司都起飞了。
季度营收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财报显示,谷歌今年第三季度的总收入为1023亿美元(约726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6.1%,为历史首次季度收入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净利润则为349.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3%,其中营业利润为312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30.5%,每股收益(EPS)为2.87美元,同比增长35%。

具体分布上看,Google Services板块(包括广告、搜索、YouTube、Android、Chrome、地图等)收入为870亿美元,同比增长14%。
其中包括Google搜索与其他广告收入565.7亿美元、YouTube广告收入102.6亿美元,以及订阅/平台/设备收入128.7亿美元。
云业务板块收入则为15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包括1550亿美元的Cloud合同积压(backlog)。
其他板块收入3.44亿美元,同比有所下降,亏损1.43亿美元,且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支出方面,Q3的资本支出达239.5亿美元,全年预计91-93亿美元,与去年相比增长显著,重点投资AI算力基础设施。

非市场股票投资也从上一季379亿美元激增至638亿美元,成为推动利润暴增的主因之一。

另一方面,总负债也从1251亿美元增加到1496亿美元,其中长期债务从108亿美元增至216亿美元。

结合谷歌三大业务板块的数据看,可以判断谷歌的AI布局已经有了实质成效。
AI推动收入增长,谷歌继续加码
目前,谷歌的AI业务已进入实质商业化阶段,形成了明确产品线和用户规模。
Gemini大模型已通过API开放给开发者及企业客户,官方披露Gemini模型每分钟处理Token数量已达70亿,反映调用密度和商用落地广度。
Gemini App作为面向C端用户的AI助手,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达6.5亿人。
除了直接渠道,Google Workspace(Gmail/Docs/Sheets)也已全面集成Gemini AI助理,并向企业客户提供付费升级功能。
更重要的是,谷歌的云业务同比增长约 34%,增长率高于多数传统IT基础设施服务。
从需求侧看,这一数据反映出企业对于AI相关算力、数据服务、AI平台工具的需求在上升。
而谷歌Cloud AI产品组合包括了生成式AI工具链、AI加速算力、AI开发平台(如Vertex AI),能够给用户提供有效的完整解决方案,成为其收入增长的关键驱动之一。
另外,传统的核心——广告及搜索业务非但未被AI冲击,反而得益于AI实现了功能增强。
在广告业务中,生成式AI已被用于素材生成、搜索广告推荐和视频广告生成,谷歌称AI已“正向影响广告系统的每一部分”。
实际收入上看,谷歌的广告和搜索收入维持了强劲增长且高于预期。
看到了AI带来的收入增长,谷歌也准备对AI基础设施的投资进行加码,财报显示,2025年资本支出规划被上调至约910–93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这也是谷歌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年度CapEx预期。
One More Thing
谷歌本周宣布,它正与NextEra Energy合作,重启位于爱荷华州的一座于2020年关闭的核电站。
该发电厂最初的设计发电量为601兆瓦,如果重新调试按计划进行,改造后的反应堆将能够额外产生14兆瓦的电力。
实际上,谷歌一直在稳步增加能源投入,为其不断增长的数据中心集群提供动力。
随着生成式AI的快速普及,整个科技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源需求。
为应对这股AI驱动的电力浪潮,行业内多家科技巨头已开始深度介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微软持续加码核能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合作项目;亚马逊在其数据中心布局中广泛引入太阳能、风能与电池储能系统;OpenAI则明确指出其未来模型发展将高度依赖“AI专用电力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半导体行业也正向“能效比”转型,推动芯片架构从通用计算走向AI专用加速,试图在硬件层面降低单位Token的能源成本。
可以预见,AI的发展正从算法与数据的竞赛,扩展为“算力-能效-电力调度”的综合较量。谁能解决能耗与供能之间的矛盾,谁才能真正掌握AI时代的规模化主动权。
财报原文:https://s206.q4cdn.com/479360582/files/doc_financials/2025/q3/2025q3-alphabet-earnings-release.pdf
参考链接:
[1]https://x.com/Yuchenj_UW/status/1983630674939802117
[2]https://9to5google.com/2025/10/29/alphabet-q3-2025-earnings/
[3]https://techcrunch.com/2025/10/29/google-to-bring-shuttered-nuclear-power-plant-back-from-the-dead/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量子位”,作者 “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