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2周前 157 阅读 0 评论

720 万美元种子轮落地,谷歌系团队操刀,跨平台 AI 代理让 DevOps 告别 “工具拼接内耗”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近日,企业级 DevOps 工具服务商 SRE.ai 迎来双重里程碑 —— 不仅正式结束 “隐身模式” 面向市场,还宣布完成 72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 Salesforce Ventures 与 Crane Venture Partners 联合领投,因市场认可度超出预期,最终实现超额认购。


这家由谷歌研究院与 DeepMind 前员工创办的公司,正凭借能处理复杂流程的自然语言 AI 代理,试图打破企业 DevOps 领域 “工具割裂、效率低下” 的现状,而其创业起点,正如联合创始人爱德华・阿耶(Edward Aryee)所言:“不是灵光一现,而是被无数细碎痛点‘倒逼’出来的结果。”


从谷歌 “内外差距” 中

看到 DevOps 革新机会


SRE.ai 的诞生,藏着两位核心创始人在谷歌体系内的 “观察与共鸣”。2024 年创办公司前,阿耶(现任 CTO)与拉吉・卡迪亚拉(Raj Kadiyala,现任 CEO)分别在谷歌研究院、DeepMind 从事技术研发,彼时他们能接触到谷歌内部成熟的基础设施工具,流程顺畅且效率极高。


但与外部工程师朋友交流时,两人却发现了鲜明反差:“他们要花大量时间处理元数据冲突这类琐碎任务,拼接多款低代码工具才能对接 Salesforce 等企业应用,即便用 AWS、GCP 或 Azure,也常因平台不兼容卡壳。”



这种 “工具鸿沟” 像一根刺扎在两人心里。阿耶回忆:“那种无力感我们感同身受,也意识到问题的核心 —— 不是企业缺工具,而是缺能打通全流程的‘智能中枢’。” 两人很快达成共识:“下一代 DevOps 体验必须重构,要让团队摆脱‘在工具间反复切换’的内耗。” 正是这份认知,推动他们在 2024 年正式创立 SRE.ai,目标直指企业 DevOps 的效率瓶颈。


自然语言 AI 代理

让 DevOps 流程 “跨平台无缝跑”


SRE.ai 的核心解决方案,是一套自然语言 AI 代理系统—— 它能像人类同事一样理解需求,直接执行持续集成、自动化测试等复杂 DevOps 工作流(workflows),更关键的是,能打破 AWS、GCP、ServiceNow 等多平台的壁垒,实现 “一处交互,全平台联动”。


“过去团队要在 5 个工具里输指令、导数据,现在通过类聊天的界面,就能跨所有系统操作。” 卡迪亚拉在接受采访时,用 “上下文驱动” 概括产品的核心优势。


例如,企业要搭建软件发布流水线,AI 代理会自动衔接 AWS 的计算资源、ServiceNow 的工单系统,无需员工分别登录不同平台;若需监控数据异常,工具还能生成定制化洞察仪表盘,实时同步关键指标。


从落地体验来看,SRE.ai 也在降低企业使用门槛:用户入职(onboarding)阶段,系统会自动对接企业已有的云服务、业务软件集成;后续可根据需求调整功能,比如设置安全风险预警规则。更重要的是,AI 代理会在后台持续 “巡检”—— 一旦发现元数据合并冲突、潜在安全漏洞等问题,会主动标记并提供解决方案,让 IT 团队从 “救火队员” 转变为 “战略执行者”,聚焦更有价值的项目。


差异化突围:跨平台兼容性

直面 Copado 等竞品竞争


当前企业 DevOps 工具赛道已有 Copado、Gearset、Flosum 等玩家布局,但 SRE.ai 仍找到差异化切口,全平台适配能力。


“多数竞品只能覆盖单一云平台或特定场景,比如只支持 Salesforce 生态,或仅适配 AWS 的部分功能。” 卡迪亚拉解释,而 SRE.ai 的 AI 代理能打通从 AWS、GCP、Azure 等云服务商,到 Salesforce、ServiceNow 等业务系统的全链路,“这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 —— 现在没有哪家公司会只用一个平台,‘全流程贯通’才能真正解决效率问题。”


此外,团队的技术基因也为产品加分。依托谷歌研究院、DeepMind 的背景,SRE.ai 的 AI 代理在 “风险控制” 上更严谨:执行任务前会先评估自身 “自信度”,若判断操作可能影响核心数据或系统稳定,会及时提示人类干预,避免 “AI 幻觉” 导致的失误,这对重视安全性的企业客户而言,无疑是重要加分项。


押注 AI 与 Salesforce 生态

加速团队与产品扩张


此次 72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的 “超额认购”,印证了资本市场对 SRE.ai 方向的认可。卡迪亚拉将融资过程形容为 “高 conviction(高认可度)”,而这一成果的背后,离不开 SRE.ai 此前参与的YC 2024 年秋季项目(Y Combinator 创业孵化器)—— 正是通过 YC 的资源对接,团队才顺利与 Salesforce Ventures、Crane Venture Partners 等领投方建立深度联系。


对于新资金的规划,两人已有清晰路线:一方面重点扩招团队,优先招募 AI 工程师与 Salesforce 专家,前者将用于优化 AI 代理的跨平台适配能力,提升复杂场景下的任务执行精度;后者则为了更好服务依赖 Salesforce 生态的企业客户,打造更贴合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持续扩展产品功能,计划覆盖更多 DevOps 细分场景,比如自动化故障排查、智能资源调度等。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不少早期客户的积极反馈,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把团队建强、把产品做深。” 卡迪亚拉表示,SRE.ai 的目标不止是 “推出一款工具”,而是推动企业 DevOps 从 “工具拼接” 向 “智能协同” 升级,让 AI 真正成为 IT 团队的 “高效搭档”,而非简单的辅助工具。随着融资到位与市场拓展,这家谷歌系创业公司,或许将在企业级 AI 应用赛道上走出更清晰的路径。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中鲸社”。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