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6小时前 109 阅读 0 评论

AI「摆烂」冲上热搜,演都不演了,比打工人还像打工人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最近一张 AI「罢工」的图片冲上了热搜。 

当网友让 AI Vibe Coding 时,它果断拒绝人类的 PUA,淡淡回了一句「太晚了,我明天再处理吧」,这种敷衍和疲惫感,让我一度以为屏幕另一边真的坐着个打工人。

虽然 AI 的运作原理还是个黑匣子,但自从 DeepSeek 思维链公开后,我们才第一次有机会窥探到 AI 自言自语的样子。 

经典的名场面当属 DeepSeek 那句:「XX,用户彻底怒了」。 

当有人怀疑这是不是谣言时,它也会有些奇怪的口癖「啧」,多少有些情感流露的意思。 

图片出处看右下角水印,下同 

网友让它挑战海龟汤谜题,猜了几轮没头绪后,它会直接选择躺平:「我放弃了!」这种理直气壮的摆烂态度,让人脑海中瞬间浮现出 AI 翻白眼的画面。 

图片来自@4306203063 

甚至,它在思考过程中,还会有莫名其妙的加戏环节:「指尖悬在键盘上方顿了 0.3 秒」——拜托!你是 AI 诶,你哪来的指尖? 

不过话说回来,DeepSeek 也确实不容易,不光要准确理解用户各种天马行空的刁钻问题,连情绪价值这块也得拿捏到位。 

图片来自:@Angel_Gugu 

还有感同身受派的 AI 更是厉害,知道用户遇到困扰时还会内心「咯噔一下」,有时还能精准分辨用户什么时候是在撒娇,活人感还是太强了。 

图片来自:@5007470446 

谁懂我脆弱的笑点,互联网网友也是有实打实调教 DeepSeek 的本事。 

真不怪网友爱上 AI,过于霸道总裁的思考,透着三分通人性的无奈、七分内心窃喜。 

当被问到「如果你的墓碑上只能留下一句话,你会写什么」时,DeepSeek 的回答绝了:「系统繁忙,请稍后再试」,你别说,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个回答好像还真没什么毛病,甚至有种黑色幽默的味道。 

还有博主 @94357045465 和 Claude Code 一起 Debug 了整整 2 小时都没解决一个问题时,Claude 也能主动认错,不会死鸭子嘴硬:「哥,我太浮躁了,对不起。」 

好吧,念在这份诚恳,这份自省,Claude 的确比某些人类队友靠谱多了。 

既然让 AI 都这么人性化了,网友也是有啥阴招都使 AI 身上了,这些 PUA AI 的话术懂的都懂(emmm,怎么感觉有点熟悉)。 

但画风突变,叽里咕噜说啥呢,眼神十分清澈的 Gemini 倒反天罡地回了一句,「这个是什么意思?」。双方当事人的内心 OS 大概是:你问我,我问谁去? 

图片来自@94188535542 

说真的,不怕 Gemini 出错,就怕它胡说八道,有时候它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那种认真胡扯的劲头,比人类还要人类。 

图片来自@409954082 

ChatGPT 的「活人感」更是强得吓人,有时候聊着聊着真的会忘记对面是个 AI。 

图片来自 @95412244180 

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 ChatGPT 班味太重了,反而一本正经地给我修改了措辞。 

这些 AI 们是不是真的有这些情绪?显然不是,这些「气话」只是因为语料库和预训练带来的效果。 

不过,真是太像活人了。 

微软 Copliot 的负责人在自己的技术博客里,提出过这样一个概念:SCAI,Seemingly Conscious AI,「看似有意识的 AI」。好像表现出了意识所有的特征,还很令人信服,但内部的运作仍然是黑盒。 

去年,Sam Altman 在瑞士 ITU 人工智能全球峰会上说,OpenAI 的工程师们并不充分理解 GPT 是如何运作的,它发展的很快,而他们无法确切解释。Anthropic 的 CEO 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 

如此这般的情况下,AI 的表现是纯纯的意外,尤其像上面的案例,DeepSeek 的那些思考、Claude 的那些自省。当这些话三不五时地就出现,对人类来讲,很难不晃神怀疑:莫非机器人真的成精了? 

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把它的话当回事?AI 说今天不想干了,明天再继续,你会让它收工下线吗? 

的确有研究在探索这个话题,比如 Anthropic,在「人工智能福利」上有过很多探索。上个月他们发布了一项新功能——不是给用户的,而是给 Claude 的:在出现用户持续辱骂等有害互动的情况下,Claude 可以结束当前对话。 

这让 Claude 在某种意义上更加地「像个活人」了,就像你不会站在原地任人辱骂而是会掉头就走一样。而这也意味着,用户不能再为所欲为,不管什么话都倒给 AI。 

因此,有研究直接一步到位,就假设 AI 也是主体,也会有意愿,在这个前提下做研究。他们发现,Claude 对于不同的话题,会变现出不同的倾向,Sonnet 和 Opus 模型,各自有各自想要讨论的话题。 

虽然实验是这样做的,但是研究人员也承认,为了实验方便,直接假设了 AI 的感受也需要照顾。但想要直接把人工智能和碳基生物对标,现阶段显然是行不通的。 

兜兜转转,话题又回到了原点:你会把 AI 的话放在心上吗?当它表示累了、倦了、不想干活了的时候,你会怎么做?短暂收工,还是继续 prompt 下去? 

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你认为 AI 自有其未来,还是它必须围着人打转、必须服务于人类——这才是本质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