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21小时前 105 阅读 0 评论

不懂代码,如何利用代码,玩转AI应用搭建?

作者头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不会写代码,就不能玩转 AI 应用?未必!本文将以作者在 dify 平台搭建工程选型应用的实践为例,拆解 AI + 自动化的真实落地过程,帮你掌握“让 AI 写代码”的实操技巧,轻松跨过技术门槛,搭建属于自己的 AI 工具。

最近在dify上搭建公司内部的AI应用,比如某些机械组件的选型,工程师自己做可能需要一两小时,现在通过AI应用选型,一两分钟就能搞定,又快又准,而且还能输出完整的文档。当然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走了一些弯路。

以电机选型举例,用户输入参数后,首先要用参数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从电机的数据库表做初步筛选,然后利用初筛出来的电机参数进行计算,再一次筛选,最后给出符合条件的电机型号。那么整个过程至少有两次计算、两次筛选,开始通过大模型(LLM)节点进行计算、筛选(把常用型号表导入资源库),但很快发现了问题。

第一,常用型号表导入资源库后,只能支持关键字检索和语义检索,却不支持条件查询,无法准确筛选。这个问题倒是很快解决,把型号表导入数据库,在dify上利用SQL执行节点去查表,一下就把符合条件的型号初筛出来了。

当然SQL执行节点需要前置一个参数提取节点,提取前面的计算结果,才能形成完整的SQL查询语句。

第二个问题更棘手一些,通过LLM去计算,不仅时间长,还容易出岔子,不靠谱。Qwen算得倒是快,但失误率比较高,特别是多个复杂的计算,不准的概率可能有30%以上;DS-R1,准确率高一些,但也有10%左右的次数出问题,而且时间很长,动不动需要6~8分钟,甚至还超时。但选型计算的准确率需要100%。

后来反思发现,用LLM去做运算可能方向就错了,LLM不一定适合复杂运算,运算就应该用代码程序实现,不会出错,而且秒出结果。所以还是尝试用代码执行节点完成计算(用http服务也可以,但需要开发协助)。

产品大多不会写代码,但AI会写,那就把输入参数、运算逻辑都告诉AI,让它帮忙写,后贴到代码执行节点。开始发现这有点像碰运气,代码执行老是报错,只能不断地把报错结果告诉AI,让它修改代码,反反复复,搞得筋疲力尽。但还好,经过一两个应用跑通后,关于如何让AI(一般用豆包)准确生成能在dify中跑通的代码,我也总结了一些规律:

  • 关于代码中用到的参数、运算逻辑,一定要写得尽量详细、准确,没有任何歧义。有时候可能就是参数取错了,甚至参数的数值类型弄差了,代码就会报错
  • 在dify中对代码执行节点设置的返回参数以及格式,需要同步给豆包,这些会内化在代码中。如果代码返回结果及其格式,与在dify中设置的不一致,那么一定报错
  • 报错后,除了把报错结果,还应该把可以把节点的输入内容完整发给豆包,这样AI更容易发现问题
  • 如果是类似的情况,把之前的正确代码给豆包学习,比如都是类似的运算,把之前跑通的代码给到它,往往更容易生成你想要的代码
  • 如果代码不论如何修改,反复报同一个错,那可能是设置的问题,不一定是代码的问题。对2、3、4这三点重新审视。

当你输入代码需求后,经过一两次修改AI输出的代码就能在dify中跑通,这种感觉还是蛮爽的。如果顺利的话,一个应用很快就能搞定。最费时间的反而是,梳理业务逻辑,整理报告格式等。

所以在AI时代,对B端产品经理的核心要求依然是业务的调研和理解能力。AI只不过扩展我们的能力边界。快速学习相关技能后,以前依赖于开发的事情,现在产品也能做。当然学习能力很重要,一定要动手,学中做,做中学,利用AI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未来可期。

作者:白水未央,多年B端经验;个人公众号:文字小站

本文由@白水未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