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2小时前 55 阅读 0 评论

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为雇主和员工创造可持续的未来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Met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近期透露,该公司将于年内启动中级软件工程师编程工作的自动化进程,此举被业界解读为裁员的前奏。 

“预计到2025年,我们在Meta及其他深耕该领域的科技企业,都会配备一套AI,它的能力相当于公司里的中级工程师,可自主完成代码编写工作。”他预测道。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运营成本的精简,但对从业人员而言,可能就是岗位流失。 

AI的迅猛普及正在引发职场群体的普遍忧虑——未来职业形态将如何演变?目前,AI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企业在再培训与技能提升方面的应对效率。诚然,将计算推演、流程优化、智能推荐等机器更擅长的任务交由AI处理具有经济合理性,但机器仍无法替代人类特有的优势:情感交互、共情能力、活动策划与体验营造。正是在这一点上,AI可能成为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框架的机遇,也可能成为隐患。尽管AI训练与运行的高能耗问题及环保成本控制已是行业焦点,本文更着眼于如何通过社会协同效应显著提升环境治理成效。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共享数据可以帮助应对人才与能源转型挑战 

AI对个人与组织的影响

谈到就业,AI并非一定是“敌人”。西门子最新发布的《A New Pace of Change: Industrial AI x Sustainability》报告指出:“全球工业企业正面临相似挑战:人口老龄化、技术人才短缺……”AI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用数据驱动更高的资源效率、更高的生产力与更强的可持续性。特别是在工业AI领域,存在重塑产业格局、规模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能。 

该报告强调,AI将成为工业转型的"涡轮增压器",加速企业在可再生能源、节能制造、电动汽车等清洁技术领域的布局。 

但报告同时警示,企业必须平衡环境责任、社会诉求与盈利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未来数年,协调碳预算与财务盈亏将成为核心挑战。这不仅是环境与经济的博弈,更是AI社会影响的平衡艺术。 

用数据协同,推动节能与可持续转型

鉴于AI对ESG中环境(E)与社会(S)维度的复杂影响,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势在必行。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共享数据可以帮助应对人才与能源转型挑战。并且,这种共享并不意味着泄露机密,借助联邦学习(在无需共享原始数据的前提下聚合多方数据训练模型)等隐私计算技术,以及先进的数据加密方案,企业完全能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协同创新。 

协作提升数据质量,优化能源管理

通过整合大数据与AI技术,企业能够构建更智能的能源管理体系,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碳排放。实现这一点的方式之一,就是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协作平台,各企业可通过该平台实时共享能源消耗数据、生产工艺参数和供应链运行信息。例如,一家制造企业可以与电力公司共享用能模式,让后者更精准地预测用电需求,从而优化电力调配方案。这不仅能提升运营效率,还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接入。 

跨行业合作也能催生能源创新。例如,钢铁企业与可再生能源公司合作,制定智能调度策略,在用电低谷时充分利用富余绿电,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数据协作还能助力开发预测能源消耗趋势的AI模型,使各行业能够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调整运营策略。通 过这种“系统中的系统”(systems of systems)式合作,将分散的数据孤岛转化为具有决策价值的行业洞察,既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也为实现更宏大的气候目标提供了数据支撑。最终,这类协作将加速能源结构转型,提升工业体系的适应性与抗风险能力。 

数据协作:开创互利共赢新格局

AI系统的效能取决于数据的质量。随着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具有完整上下文的高质量数据正成为稀缺的战略资源。数据资产化趋势下,企业必须重点考量: 

  • 如何建立合理的数据贡献回报机制?
  • 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组织与整合,以便为整个行业提供洞见?

数据合作社(Data Collectives)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聚合个人数据形成集体议价能力,在为数据提供者创造收益的同时,也为企业输送持续更新、高价值的数据资源。当这些经过场景验证的数据在行业内安全流通时,所产生的洞察将使所有参与者受益。 

此外,合理的数据回报机制会激励员工优化数据采集流程,进而提升企业AI系统的准确性。要实现这种良性循环,企业需要提升管理层与员工的“数据素养”,让他们具备与AI协作并产出最佳洞见的能力。这不仅会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也会改变我们在数字时代对“员工价值”的定义:过去,员工的贡献是劳动;而在AI驱动的职场中,员工最宝贵的贡献,或许将是数据。 

数据素养赋能员工深入理解技术系统,使其能够精准判断哪些任务应交由AI处理,哪些仍需人力主导。 

跨组织提升数据素养: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为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企业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赋能员工掌握人机协作技能,另一方面明确划分人机职责边界。 

过渡阶段:赋能

在这 一阶段,数据素养赋能员工深入理解技术系统,使其能够精准判断哪些任务应交由AI处理,哪些仍需人力主导。 

成熟阶段:分工优化

进入成熟阶段,企业将实现人机任务的清晰界定: 

机器负责繁重、重复、可量化的工作;

人类专注于情感驱动、体验导向和创造性的任务。

换句话说,重体力活由机器人承担,竞争性筛选与创意构思由软件完成,而人类则释放精力,去打造更有温度的价值。 

在这种范式下,质量更高的数据将训练出更智能的AI系统。数据合作社(Data Collectives)有望成为重构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关系的重要载体,为我们共同描绘更具包容性的发展蓝图。 

本文翻译自I by IMD,中文版本仅供参考。

关于作者

关于瑞士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瑞士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已有75年以上历史,始终致力于培养能够推动世界更加繁荣、可持续与包容的领导者与组织。IMD由一支专业且多元化的教师队伍领导,在瑞士洛桑和新加坡设有校区,并在中国深圳设有管理发展中心,致力于成为全球有志个人和组织最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IMD的高管教育和学位项目长期位居全球领先地位。这一持续领先源于IMD独特的“真实学习,真实影响(Real Learning, Real Impact)”教育理念。通过高管教育课程、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项目及专业咨询服务,我们助力商业领袖找到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挑战现状,启迪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瑞士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深圳”,作者:IbyIMD,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