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12小时前 166 阅读 0 评论

炉边对话 | 施密特与沈向洋议AI:靠竞争谋发展,靠合作守底线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开幕式上,前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Harry Shum)作为主持人,与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展开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多维对话。这场发生在上海的对谈,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竞争与合作,也映射出两位科技领袖几十年来对技术变迁的亲历与理解。

作为曾分别参与领导谷歌和微软两家科技巨头的掌舵人,施密特与沈向洋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者,也是全球商业竞争的见证者。从PC到互联网、从云计算到AI,他们始终身处技术浪潮的前线。而今,两人共同探讨AI的未来,既是科技演进的延续,也是全球治理议题的前奏。

人工智能之所以被视为划时代的技术,不仅因其在理解、生成、推理等方面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潜力,更因为它开始影响社会治理、伦理秩序和全球格局。这项技术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工程或商业的范畴。两位对谈者在讨论AI治理时,不仅带来了来自技术与企业管理的一手经验,也融入了他们在治理、哲学与国际关系领域的思考。

对话指出,在AI发展迅速、尚未有明确规则的阶段,关键在于“由谁、通过什么方式来设定AI技术的边界在哪里”,而这一过程必须通过跨国合作完成,并且有明确的价值共识。

靠竞争发展,靠合作守住底线。

竞合作为一体两面,应以怎么样的原则考虑?施密特指出,他在Google时期和微软、苹果竞争激烈,但这种竞争让行业整体进步了。

施密特还引用了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观点来阐述对中美在AI上合作的看法:“只要双方有共同目标,就能谈成。”他举例,中美当年建交就是从零开始,只要有共识,就能建立起信任。他认为,现在AI的问题也可以用类似方式处理。

他指出,一些关键问题必须要对话,“应该坐下来谈清楚”,比如AI是否能控制武器、复制自己、自动学习。

要让AI守规矩,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规矩

对于AI治理,施密特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价值观。

他认为,中美已经有一些交流机制,不过现在的问题是,还没有让AI彻底“守规矩”的方法。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只要稍微引导,AI模型仍然会撒谎和作弊。他提出了一个理想状态,是从训练阶段起,AI就“根本不会学会怎么做坏事”。

开放推动进步,也带来安全隐患

任谷歌CEO期间,施密特主导推动了Android系统的开源战略。他认为开源让更多人参与,有利于技术发展。但开源也有明确的风险。一旦开源,任何人都可以用。而且开源模型的安全限制可移除,但闭源模型一般由公司管理,相对更可控。

四年前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98岁的基辛格在和沈向洋的采访中表达了对AI发展的深度关注,强调人类的命运与尊严必须在技术演进中占据核心位置。他呼吁全球在兴奋与警觉之间找到平衡,让AI真正成为服务于人类的工具。

这一理念也贯穿于2024年11月出版,由基辛格、施密特和微软前首席研究和战略官克雷格·蒙迪(Craig Mundie)三位作者撰写的《Genesis》一书之中。书中提出,AI可能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节点,但它必须置于哲学、伦理和治理的框架下,才可能为社会带来真实的福祉。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