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8小时前 173 阅读 0 评论

零基础入门AI智能体:智能体介绍

作者头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别再把 AI 当聊天工具了!2025 年,真正能替你“动脑又动手”的 AI 智能体已悄悄上岗:从帮你一键扒视频文案,到自动做海报、剪书单号,甚至 15% 的职场决策都将由它们代劳。这篇零基础入门指南,只用 5 分钟带你穿越 70 年进化史,看懂智能体到底“智”在哪;再送 6 步搭建流程+100 个即用模板,让你零代码也能拥有自己的数字员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近年来AI发展迅速,从简单对话系统发展到复杂的AI agent或AI应用开发。权威媒体报道表明,AI agent是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之首,众多国内外企业纷纷发力该领域,如OpenAI发布Operator智能体,智谱AI推出自主智能体等。AI agent被定义为有能力主动思考和行动的智能体,可完成多种任务,预计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通过Agentic AI完成。这篇文章将为你介绍AI agent,即智能体

一、什么是智能体

智能体指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行动 以实现特定目标的智能实体,其核心在于:

● 自主性 :无需人工干预,自动拆解任务(如“买咖啡”分解为定位→选店→支付)

● 反应性 :实时响应环境变化(如自动驾驶遇行人自动刹车)

● 社会性 :多智能体协作(仓储机器人集群调度货物)

● 进化性 :通过数据反馈持续优化策略(京东客服智能体处理18%售后问题)

AI智能体类似于一个虚拟的“助手”或“代理”。它能够听懂你的话、理解你的需求,并帮你完成任务。

和传统的软件程序相比区别如下:

二、 智能体发展历程

1、萌芽期(1950s-1980s)

以预设规则驱动的机械自动化时代,代表如ELIZA聊天机器人(1966)通过关键词匹配模拟对话,斯坦福推车(1979)实现基础避障。

智能体如同“提线木偶”,仅能执行人工编写的固定指令链,无法适应环境变化,无学习能力是根本局限。

2、感知时代(1990s-2010s)

传感器+机器学习赋予智能体初步环境交互能力:IBM深蓝(1997)依靠决策树战胜棋王,DARPA自动驾驶赛(2004)催生激光雷达导航技术,扫地机器人应用SLAM算法构建地图。

但能力严重依赖人工设计特征,工业机器人迁移新场景即失效,仍是“感知强、认知弱”的初级智能。

3、认知革命(2020-2023)

大语言模型(LLM)突破语义理解瓶颈,彻底改变人机交互逻辑:GPT-3(2020)展现零样本推理能力,ChatGPT(2022)实现模糊指令理解与多轮对话,AutoGPT(2023)首次完成“开发网站”等目标的自动拆解。

智能体从“工具”跃升为“思考者”,理解人类意图成为核心能力。

4、 自主进化(2024至今)

LLM+Agent框架+具身智能融合引爆质变:多模态模型(GPT-4V)让智能体“看懂世界”,ReAct框架实现“思考-行动”闭环,Figure 01机器人(2024)借视觉+触觉学习煮咖啡。

产业级应用爆发——特斯拉FSD V12纯视觉决策、AlphaFold 3预测蛋白质结构,自主决策与跨场景执行能力逼近人类。

三、目前流行的智能体构建平台

目前主要分三类:面向个人开发者的零代码平台(如Coze)、企业级解决方案(如百度千帆)、以及开发者导向的开源框架(如Dify),它们之前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四、智能体搭建的流程

1、 梳理需求

在做智能体之前,我们应该明确我们做这个智能体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里的重点是梳理出那些重复性的、机械化的、不需要太多思考的工作,越详细越好,梳理出详细的业务流程,标注从起点到终点需要经过的每个环节

2、 软件选型

根据场景,就是你的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大模型和工具

开发平台:一般来说,对于轻量级的任务,建议使用扣子、腾讯元器等零代码平台

大模型:先用最强模型(如GPT-4)建立性能基准,再逐步替换为小模型(如DeepSeek-R1),测试效果衰减是否可接受

3、 明确智能体的人设与逻辑,设计提示工程

设计智能体的人设与逻辑是构建高效、可控AI系统的核心,而 提示工程 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好的提示词能够大大提升大模型输出的准确性,帮助智能体准确地理解任务,提高大模型的输出质量,减少 token 的消耗,降低成本。可以帮助 AI Agent 理解上下文,确保对话的连贯性。

现在主要有CRISPE、BROKE、ICIO等比较好用的框架,大体就是跟智能体说清楚背景,让它代入角色,按照你想要的类型、格式、风格、长短等来输出内容,免得它不知所措或者天马行空。

4、 明确各个工作流与节点的输入输出,配置信息等

(1)输入

是智能体执行任务的起点,需明确数据来源与格式

● 用户输入:文本、文件等

● 上下文输入:历史会话记录

● 系统触发输入:通过调用api,如飞书文件夹token

在进行工作流设计时,输入要精简,避免冗余参数,优先提取关键字段

(2)输出

是智能体执行的最终结果,需满足可解析性与集成需求

● 直接响应:文本回复(客服回答)、图文卡片(商品推荐)

● 结构化数据 :API指令(如生成退货码)、文件(生成的Markdown文章)

● 动作触发 :调用外部服务(发送短信、创建飞书文档)

在进行工作流设计时,输出尽量结构化,统一JSON格式,方便后续系统集成

5、 构建智能体并调试

前面我们已经选择了开发平台、大模型和工具,并制作出了各个工作流、输入、输出、配置,这一步是将上述流程再开发平台上进行构建,配置好后,通过不断调整提示词和大模型,调试出符合我们需求的智能体

6、 发布智能体

完成调试后,我们可以将智能体发布到各种渠道中,在终端应用中使用智能体。

目前支持将智能体发布到飞书、微信、抖音、豆包等多个渠道中,你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渠道。例如售后服务类智能体可发布至微信客服。

五、智能体应用

以下是智能体常见的应用领域

看完智能体的应用领域,或许你对智能体的应用还是没有直观的感受,毕竟,这些说的好像离我们生活不是很近,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用不上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智能体呢?答案是:如果你发现你一直重复干着一件事情,那么,或许智能体就可以帮你实现,下面举例说明让你更有实感

1、 如果你想提取视频文案,这时候可以使用“视频提取文案”智能体

2、 如果你想设计海报,可以使用“一键海报设计”智能体

3、 如果你想做一个书单自媒体账号,你可以使用“一键生成爆款书单视频模版”智能体

— END —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诺儿笔记本】,微信公众号:【诺儿笔记本】,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