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3小时前 81 阅读 0 评论

汇量科技、AppLovin高位回撤20%,AI广告泡沫还是黄金坑?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这个国庆前后,全球AI应用资本市场经历了一场剧烈波动。

美股热门AI广告龙头AppLovin在9月29日创下712.36美元/股的历史新高后,近9个交易日回调超20%;随后港股汇量科技也同步6个交易日回撤了21%。

这场波动引发市场深思:当AppLovin以1.45万亿人民币的市值体量直接超越多数巨头,赶追A股“八大股王”,并同步跑赢盈利能力远超自身的小米集团、比亚迪股份等港股实业龙头时,巨大的估值差距是理性溢价还是泡沫信号?

映射到营收规模仅为其三分之一的汇量科技身上,260亿港元的市值规模中又有多大的泡沫?当前,AI技术究竟能为广告科技公司支撑起多大的估值空间?

AI广告双雄叙事:一方问鼎万亿,一方13月翻16倍

2025年是非常清晰的科技大年。从主线来看,高算力依赖的高性能芯片及CPO等硬件仍是核心,但随着AI技术持续在应用端兑现业绩,市场的焦点也早已从硬件向软件应用端扩散。

AI广告赛道表现得非常凸显。回顾过去12个月,AppLovin的表现堪称惊艳,累计上涨超7.2倍,总市值一度突破24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1万亿元),成功跻身“万亿市值巨头”行列。

而这背后,自去年三季度起,该公司持续用系列财报验证并强化了“AI+广告”商业闭环的可行性,为AI技术在应用端的商业落地树立了新范式。

在中概股市场,汇量科技同样因AI对其广告业务的重估而成为热门标的。在触底后的13个月内,其股价至多累计涨超16倍,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汇量科技的估值爆发既是长期低迷的股价与过去四年加速增长的基本面估值缺口的修复,也反映了市场在看到其中期业绩后,对AI+广告新逻辑线长期商业价值的认可。

上半年,得益于AI智能出价系统的迭代与非游戏垂类拓展,其程序化广告平台Mintegral收入增长48.6%至8.97亿美元,带动总营收增长47%。

以两家为代表的AI+广告投资逻辑,出现现象级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AI技术正在系统性重构万亿级广告市场的运行效率,并为相关技术企业带来巨大的成长弹性。正如机构分析所指出的,像AppLovin的AXON 2.0和汇量科技的Mintegral这类独立广告平台,正凭借其算法壁垒穿越周期,实现收入与商业化效率同步提升,并成功将业务外溢至电商、联网电视等新场景

而投资者则在这种难得一遇的时代机遇中奋力追逐可观的回报前景。

85倍PETT!汇量科技估值竟不低AppLovin

只是行至2025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科技板块估值已普遍处于高位。其中,以AppLovin和汇量科技为代表的“AI+广告”应用类股票在股价也是屡创新高,由于没有新增量业绩消化部分估值,市场对估值泡沫的担忧再度升温,投资者“恐高”情绪有所蔓延。

截至10月13日,AppLovin、汇量科技的这轮假期回调仍在持续上演,整体与科技板块走势同步。

然而,即便AppLovin市值较高点回落近两成,其规模在A股市场中仍仅次于四大行、中国移动、宁德时代、贵州茅台和中国石油等八大实业巨头,并与工业富联、中芯国际等科技企业拉开了上千亿的市值差距;放到港市场,其市值同样超越了小米集团与比亚迪股份等生态型龙头。

客观来说,AppLovin在企业护城河、增收创利能力及产业生态等维度,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难以与中芯国际、小米、比亚迪等实体科技企业比肩。估值泡沫说并非空穴来风。

而汇量科技的股价走势与AppLovin具有一定同步性,但值得玩味的是,虽然都是程序化广告平台公司,业务模式也相近,但汇量科技的营收规模约为AppLovin的三分之一(9.38亿美元 vs. 24.18亿美元),市值却远低于后者,截至目前其市值约为237亿元人民币。

基于这一巨大溢价差,市场自然产生疑问:汇量科技的估值是否显著低于AppLovin?在港股市场,即便不能超越小米、比亚迪等科技龙头,是否存在补涨空间?

实则未必。在AI推动的数字化效率革命中,盈利指标或许比营收更能诠释“AI+广告”赋能企业的商业价值。

就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AppLovin与汇量科技两家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6亿美元、3228.40万美元,悬殊;但对应市盈率TTM分别为81.07倍、85.13倍,估值相当,汇量科技甚至呈现更高溢价。

在战略路径上,两家公司虽均起家于游戏垂直场景,但AppLovin已明确转向数字营销主业,全力构建“AI+广告”闭环;汇量科技则在巩固游戏垂类的同时,逐步向非游戏场景拓展以拓宽商业边界。

在企业的发展课题中,这两种路径本身无分优劣,关键取决于企业自身适配性。但不可否认,聚焦海外长尾流量池的汇量科技在业务结构上仍有优化空间:上半年其核心平台Mintegral的非游戏垂类收入占比虽提升至26%,但仍偏低;好在游戏品类表现强劲,收入增长51.7%。

因此,从盈利能力、估值倍数和业务结构综合判断,汇量科技的估值溢价并不明显低于AppLovin,甚至在某些维度上已充分定价。

泡沫下的生存法则:业绩增长是超额估值的“消化剂”

看到这里也不必过度担忧。因为若以动态视角审视这些具备全新商业模式的成长型企业,高估值本身并不必然可怕。

关键在于企业能否通过持续的高速增长来消化部分超额估值,并为下一轮价值重估打开空间。事实上,参考英伟达等多数龙头股的发展路径,其成长往往遵循“高预期—业绩高增长消化估值—估值再次提升”的螺旋式上升逻辑。

接下来,汇量科技的未来核心变量依旧在于AI技术对广告业务的实际改造效率。

深层来看,AI对广告行业的重塑空间广阔。当前全球科技巨头在算力基础设施上的持续投入,正加速AI在内容创作、社交、广告、电商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

同时,广告服务新业态的宏观孵化条件也频频得到优化:近期,国家发改委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AI+”行动;产业端,DeepSeek等模型厂商大幅降价50%进一步降低了应用开发门槛,这些都有望催生新的超级应用,从而提振新的广告需求。

基于这些清晰的产业大趋势,机构普遍预计程序化广告市场在未来五年将保持高增长。

短期虽然市场因三季报披露窗口期而观望情绪升温,但可以肯定的是,若汇量科技等AI驱动型公司能再次释放超预期业绩,此次回调所腾出的市值空间,将直接转化为下一阶段股价上行动力,更何况还有部分超额估值将被新增量业绩消化。

参考AppLovin对2025年第三季度的指引,其广告业务有信心继续实现高增长,且调整后EBITDA利润率目标高达81%,较2024年全年的76%继续优化。极致高效的盈利能力使得多家华尔街投行,到目前为止还在继续上调AppLovin目标价。

此时,这种AI赋能带来的高利润率也为汇量科技提供了可参照的先例,其远期盈利潜力同样值得期待。要知道这利润率水平甚至将超越以高效盈利著称的贵州茅台。

汇量科技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EBITDA同比增长41%至8868万美元,已显示出AI驱动下的盈利加速放量。

接下来,预计随着其智能出价策略对中重度游戏广告主的增量预算吸引力持续增强,叠加非游戏业务线的持续拓展,汇量科技的规模效应将加速显现,增收创利能力再上一个Level不是难事。

此外,作为海外中长尾流量市场的“广告技术卖水人”,汇量科技这一波极可能依托自身技术及客户认知优势,深度绑定中国游戏、电商等企业的矩阵式出海大潮。目前,其已服务超1万家全球广告主及11万余款头部应用,覆盖游戏、电商、社交等多个领域。

正值三季度业绩报前夕,只要企业无重大利空公告,此次股价调整并不是坏事,甚至不排除效仿英伟达龙头股成长路径的可能。

结语

抛开估值不谈,可以确定的是,AI等数字技术的赋能正推动AppLovin、汇量科技等程序化广告平台从中长期的“流量中介”向“算法服务商”转型,巩固或进入全球AI广告头部梯队。

展望更长远的未来,AI广告平台的理想形态是成为“营销领域的操作系统”。无论是AppLovin的AXON引擎,还是汇量科技的智能出价体系,算法效率将直接决定平台的分成率与客户黏性。若汇量科技能持续证明其技术领先性与战略正确性,当前近260亿元的市值未免不是一个起点。

本文来自“港股研究社”,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