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1月前 110 阅读 0 评论

5亿用户捧出“教育界消消乐”,多邻国靠AI能走多远?

作者头像
Tech星球公众号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任雪芸,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即便你从未使用过多邻国,也大概率对它并不陌生。

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多邻国受害人”“忠诚绿鸟兵”“多邻国后遗症”等话题的视频热度居高不下,不少用户带着从多邻国“突击”学到的蹩脚粤语自信“实战”。

他们大都只学会了多邻国里的早茶四件套:虾饺、肠粉、烧卖、豉汁排骨。喝茶只会点铁观音、菊花茶和普洱茶。

“散装粤语”与认真实操的反差场景,正是多邻国在社交平台出圈的关键密码。在抖音等平台上,用户分享的多邻国实战视频热度惊人,单条热门内容点赞量甚至高达数十万。

这些充满喜感的“散装粤语实战”绝非多邻国的全部。实际上,这个以绿色猫头鹰为吉祥物的产品,在全球拥有超5亿用户。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多邻国全球月活用户超1.3亿,日活跃用户为4660万。

尽管没有中国用户的具体数据,但是根据此前报道,中国已成为多邻国年增速最快的国际市场之一。一位多邻国深度用户告诉Tech星球,他已经打卡超过400天,而且还会继续。

对比国内英语流利说、沪江网校等语言学习平台,多邻国看似以“轻量化”打破了语言学习“反人性”的困局。但大量用户被吸引的背后,多邻国究竟藏着哪些秘密?

“不像在学习,而是像玩一个游戏”,上述多邻国深度用户表示。

2022年时,多邻国在课程设置里添加了游戏元素,并进行了界面更新。根据多邻国APP显示,其学习界面类似游戏中的解锁闯关模式,甚至游戏中常用的宝箱、金币等元素也被应用在界面上。

(图:源自多邻国APP)

游戏化设计和碎片化学习方式减少了语言学习的痛苦。与此同时,通过奖励机制和排名系统,多邻国则将用户粘性推向新高度。

2022年年末,多邻国上线了类似游戏中的排行榜,用户通过解锁更多的关卡,累积经验值,从而提高自己的段位和排名。

用户为了维持排名,就需要增加解锁关卡数量,这意味着就要在多邻国消耗更多的时间。据Jorge Mazal统计,排行榜上线后,多邻国用户总体学习时间增加了17%,高度投入的学习者(每周5天每天至少花费1小时的用户)的数量增加了2倍。

而即使用户试图“逃离”多邻国,也难免陷入“挣扎”。

一位曾因工作繁忙被迫放弃打卡多邻国的用户告诉Tech星球,在没有打开多邻国的每一天里,都能看到手机小组件里“小绿鸟”变换着各种“劝学”的表情包。“每天被催会产生没学习的愧疚感,现在我又重新开始打卡了。”

一位在线教育APP的资深从业者表示,多邻国的模式类似“消消乐”,利用了人们的竞争心理和对奖励的渴望,通过将学习过程游戏化,并建立积分排行榜,让用户感受到了挑战和满足。

这一切的背后,实则有一套精密的AI系统在持续运作。多邻国通过复杂的算法模型,精准测算并优化 “劝学” 内容的推送时机,旨在以最高效率唤醒用户的学习意愿。

随着AI在用户留存领域的成效显现,多邻国进一步将AI能力注入核心业务。近期,其一口气推出148门新语言课程,使平台课程总量翻倍。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新增课程由AI完成创建。

如此一来,从用户留存到课程开发,AI正深度渗透至多邻国的核心业务链条,成为其规模化扩张与智能化运营的底层驱动力。

All in AI后,多邻国要做怎样的产品?

多邻国与AI的深度绑定早已埋下伏笔。

2016年,多邻国就采用了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通过自适应分级测试、重复间隔算法和内置的Birdbrain模型,分析用户的掌握度,相应地调整课题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2021年开始,多邻国与OpenAI达成合作,深度推进AI在企业内部的应用。OpenAI模型被多邻国用于生成课程内容、教学材料,以及为部分课程中的用户写作提供反馈。

去年9月,在多邻国于美国举办的第六届全球分享大会上,多邻国CEO&联创Luis von Ahn宣布了两项新的AI驱动功能:视频通话与多邻国大冒险。用户可以与多邻国角色对话,且对话内容会根据用户语言水平灵活调整。

到了今年,多邻国在AI方面的动作更为激进。今年4月底,多邻国CEO&联创Luis von Ahn发布了全员信,宣布公司要All in AI。根据多邻国的计划,其将通过“AI优先”战略加速内容创作,增强用户体验。

这次上线的148门新语言课程,就是多邻国利用AI在课程设计上的一次大迈步。

不过,一位线上英语老师告诉Tech星球,“AI在线上语言学习平台的应用很常见,但大都局限于AI技术分析用户的学习数据,动态调整学习内容等方面。”

在他看来,若完全依赖AI编写语言类课程,可能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AI虽能生成语法正确的句子,却难以精准捕捉真实场景中的语义细微差别。再比如,语言学习不仅是词汇积累,更需情感共鸣,AI生成的对话场景往往偏模板化,难以模拟人类教师的感知与引导。

但对于多邻国而言,相比追求极致的准确率,AI首先带来的效果是降本和提效。

148门由AI制作的课程推出后,Luis von Ahn曾对外提到,公司曾花费了长达12年的时间开发了前100门课程,而现在借助生成式AI的力量,仅用一年就成功推出了近150门新课程。

尽管用户频繁吐槽AI生成的课程弊病丛生,不仅内容缺乏情感共鸣、场景脱离实际,连基础准确性都难以保障。社交平台上一位学习韩语的用户直言,更新后的课程难度跳跃明显,翻译错误、发音失准等问题频发。

但对急于扩张课程版图的多邻国来说,AI仍是不可替代的“快车道”。人工打磨一门课程耗时耗力,而AI能以极低边际成本批量生产内容。目前,多邻国已不满足于语言赛道,正借助AI技术快速切入音乐、数学等新领域,相关课程已在试点市场上线。

宁做“教育界消消乐”,不做“语言界新东方”

多邻国游戏化、碎片化的教学模式,饱受争议。这种模式虽能凭借打卡奖励机制提高用户粘性,却难以让学习者直观感受到自己的语言能力提升。

上述从业者表示,其教学内容不追求系统性,而是反复聚焦高频词汇,通过机械重复来强化记忆,“一旦AI深度介入后,这些固有问题反而愈发凸显。”

在他看来,AI生成的课程进一步加剧了内容的零散化。虽然课程数量大幅增加,但知识缺乏内在逻辑串联。重复练习的模式在AI加持下变得更加机械化,用户在虚拟游戏场景中完成任务,却依然难以将碎片化知识整合为完整的语言应用能力。如此一来,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一位连续打卡了一年多邻国日语课程的用户告诉Tech星球,相比把多邻国当做一个学习类工具,它更像一个“电子宠物”。

在她看来,“在对语言和学习没兴趣的时候,多邻国的确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但一旦想进阶或者进入考试,还是需要系统地去啃教科书。”

不过,多邻国似乎也并未想成为一个“系统性教育工具”。当Luis von Ahn被问:“用户参与度和教育效果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怎么办?” 他回答:“很简单,永远选择用户参与度。”

这一策略与游戏界“常青树”《开心消消乐》的成功逻辑不谋而合。

自2014年上线至今,《开心消消乐》始终保持着稳定的用户热度,这款消除类游戏凭借零门槛操作与即时反馈机制(如特效连击、积分奖励),持续吸引海量用户。

多邻国同样深谙此道,将语言学习拆解为类似消除闯关的轻量任务,用经验值、等级晋升等游戏化元素,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充满即时快感的日常打卡。

而市场数据也印证了这种策略的有效性。在最近发布的2025年Q1财报中,多邻国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的收入为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7.71%,净利润为3513.50万美元,同比增长30.34%。

眼下,多邻国的“游戏化+All in AI”的策略,本质是用互联网产品思维重构学习这件事,它或许无法成为语言学习的 “最优解”,却精准踩中了当代人对轻量化学习的需求痛点。

但对多邻国而言,真正的挑战或许并非课程深度不足,毕竟其商业模式本就不依赖 “教学效果承诺”,而是如何在用户新鲜感消退后,持续用AI创新和营销破圈吸引新用户、留住老用户。

(举报)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