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还在卷创意?不如卷效率。这篇文章拆解一套能“批量生成+快速测试”短视频获客文案的AI创作SOP,覆盖关键词挖掘、文案模板、测试机制与效果复盘,教你用AI把短视频变成获客流水线。

做短视频营销,我的核心观点是:B2B短视频营销,不是营销创意的竞争,而是营销内容生产效率的竞争。
Part1 B2B短视频获客的基本逻辑
在B2B营销中,有一条铁律,从成交转化率指标来评估渠道效果的话,老客户转介绍>品牌词搜索>产品词搜索>通用词搜索>线下地推>陌客外呼。
从营销结果上来看,我们更需要的是能成交的客户,而不是无意向的客户。
短视频获客的逻辑并不难,我们来算一笔账你就明白了。
假设你的一条视频只有100个播放,10条视频就有1000个播放,100条视频就有10000个播放,除了平台的主动分发流量,这100条视频还会被用户在搜索场景下搜到,每个视频被搜到10次,你就又多了1000次播放。
这就像我们发传单,发一万一千份传单,带来的效果取决于你要发给谁。如果是在行业展会上发10000份传单,效果一定会比在地铁口发10000份传单要好。
所以,B2B短视频营销的效果取决于3个方面:
- 短视频数量,数量越多,曝光量越高;
- 对产品/服务的介绍是否能引发用户兴趣,用户是否知道你是卖什么的;
- 平台给这条视频打上了什么标签,决定了会推给什么标签的用户,以及在搜索什么关键词的时候会出现这条视频。

很多团队做短视频,觉得没播放、没咨询、没成交,老板不满意,员工没心力,逐渐就放弃了,或者只是维持更新。
其实不是短视频没效果,而是你发的数量还不够,你的内容脱离了产品本身,你太想讨好用户了,太想让更多人看到了,拼了命的卖艺,却从不敢卖产品,导致用户根本不知道你是卖什么的。
在一次内训课上,有学员问了一个问题,他说老师你讲的很对,我也认同,但是我们做一条视频要花几个小时,每天只能做1-2条,做着做着,就不知道该讲什么了。
如果一天做一两条视频,只有一两百的播放,老板不满意,自己也没动力。
这个问题很棒,背后的矛盾是单条视频的投入产出比失衡。
花一天时间,做2条视频,自然希望单条视频的产出越高越高,但是如果一天时间能做20条视频呢?是不是就对单条视频的期待,没有那么高了。
所以我说,短视频营销,看的不是创意,而是内容生产效率。

那么,该如何提高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效率呢?用AI呗。
这篇文章来分享一下,用AI批量生成B2B短视频营销文案的智能体工作流的搭建流程,可以实现的效果是通过一个关键词,生成3-5条视频文案。
搭建工具有2种,第一种是通过飞书多维表格,第二种是通过coze工作流。

(飞书多维表格短视频文案生成工作流)

(coze搭建短视频文案生成工作流)
Part2:AI批量生成短视频文案的3种方法
刚开始做短视频,会面临3个卡点:
- 心理卡点:怕被别人说不好,有偶像包袱;
- 内容卡点:不会写文案,不会包装产品,说不出高大上的观点;
- 拍摄卡点:对着镜头不自在,稿子背不下来,眼神飘忽不定。
心理卡点很难解决,也很好解决,真被逼到悬崖边了,就没人考虑今天穿的衣服是不是得体了;拍摄卡点不太好解决,需要刻意练习,脱稿拍够100条,就好了。
AI能够解决的,是内容卡点,但是需要我们提供给AI足够丰富的背景信息,包括客户痛点、场景、产品卖点、价值点、解决方案。
所以团队内想要实现批量化的营销内容生产,核心是要去建立痛点场景案例库。
这个我们后面可以单开几篇文章来讲,这篇文章,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使用AI批量生成内容的3种方法。
方法一:直接使用提示词

上图是一份2000字的B2B营销短视频生成提示词,这份提示词的使用方法有2种:
一种是把提示词原文复制给DeepSeek、Kimi、豆包等等AI大模型工具,根据他的回复提示,提供相关背景信息;
第二种是通过扣子建立一个简单的对话智能体,粘贴到提示词的部分,在右边的测试栏,同样通过他的回复提示,提供相关背景信息。

生成效果:
这份提示词使用起来的难点是,每次都需要提供给他完整的背景信息,可以选择不同的文案风格、文案结构、发布平台,同样的一份痛点场景信息,可以生成10篇左右的短视频文案。
比如,我以CRM系统营销的背景信息为例,提供的提示词是:

生成的文案是:

方法二:使用飞书多维表格
如果你还不了解搭建AI智能体工作流的具体方法,那么使用飞书多维表格,是我觉得普通人搭建智能体工作流最简单的方式。

通过飞书多维表格创建智能体工作流,只需要3步:
第一步,选中列,右键选择“修改字段/列”;
第二步,鼠标移动至“探索字段捷径”处,选择DeepSeek或豆包大模型;
第三步:输入AI提示词,可引用表格内的其他列的信息作为背景信息。
工具操作简单,难的是流程设计和每个步骤环节下的AI提示词。
使用飞书多维表格,是企业没有建立知识库的情况下,可以搭建的团队协同工作流。
在B2B内容营销中,有一个“死结”:
就是会做内容的市场、运营同学,不懂产品,不接触客户,不了解客户场景;而每天和客户打交道的销售、售前、客服同学,更懂客户在产品使用、产品选择、购买决策环节中的痛点问题。
但是不同团队之间很难每天坐在一起沟通,大家都很忙,如果为了短视频而投入专门的时间,就又会导致投入产出比失衡的问题,造成短视频业务的夭折。

为了解决信息互通的问题,我做了这样一个团队协同流程:
1.由短视频运营的同学,提供一个客户信息收集模版;
2.销售、售前、客服团队,在团队内部的复盘会上,使用这个信息收集模版,作为客户复盘模版;
3.将团队复盘中收集到的信息,填充到多维表格中,自动生成短视频文案。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其他团队的同学,完全按照模版的格式要求来填充内容,销售、售前、客服,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视角和关注点,我们需要的,也是各自角色的关注点。
所以,这个多维表格工作流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处理信息,把其他团队的复盘信息,按照短视频文案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做信息整理。
处理完信息的第二个环节,就是根据处理好的信息,结合短视频的选题特点,策划话题,我可以要求AI根据一个背景信息,从不同维度策划出5-10个话题;
第三个环节是根据账号过往的历史数据,总结出效果更好的话题的标准,转变为提示词,让AI进行话题筛选,从上一个策划话题的步骤中,筛选出3个有效话题;
第四个环节是根据筛选出的话题1,结合提供的背景信息,撰写短视频文案,相应的,我需要在这一环节的AI提示词中,规范短视频文案的结构、语言风格、字数;

同理,我可以继续针对筛选出的话题2、话题3分别设置一个大模型,来生成一篇短视频文案。
第五个环节是针对上一个环节撰写出的短视频文案,设计短视频标题,相应的,我需要在提示词中写清楚标题设计的规则。
通过以上5个环节,我就可以让这个多维表格,根据各团队复盘总结出的客户案例信息,自动生成多篇短视频文案。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稍微get一下创建AI智能体工作流的基本逻辑:
1.拆分一件具体工作任务的流程环节,比如我将通过客户复盘撰写短视频文案的工作流程,分为了5个环节;
2.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大模型节点,可以单独看做是一名流水线员工,只处理这个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应的,我们需要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方法、标准、规范;
3.各环节之间,通过引用字段的方式,引用上下游信息,形成工作流水线。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个飞书多维表格工作流的搭建,工具操作并不难,难的是对工作流程的梳理,和每个流程环节下具体方法、标准的设计。
方法三:使用Coze搭建智能体工作流

如果你能用多维表格搭建工作流,现在换到了Coze,只是换了工具,思路还是一样。
飞书多维表格的优势,是可以引用指定的背景信息,但劣势呢,还是需要我们去填充背景信息。
Coze的优势,是可以创建知识库,你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在知识库里自动去调取出相关的背景信息,更简单,但是难的是创建知识库,另外一个劣势是你并不能完全控制他从知识库中调取出来的信息。
如果是大型团队,比如我服务的一个客户,他们要赋能代理商去做短视频营销,沟通成本更高,覆盖人数上百人,就最好使用Coze智能体。

Coze智能体工作流的工作逻辑是:
第一步:用户输入相关关键词,可以是产品功能,可以是客户特征(行业/需求/规模/预算/购买阶段等等),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即可,人工只需要做这个动作;
第二步:工作流在接收到关键词后,先从知识库中调取出相关匹配的信息,知识库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痛点场景案例库;
第三步:设置一个大模型节点,根据调取出的信息,按照短视频背景信息结构进行整理,有缺失信息,再回到知识库中去重复查找;
第四步:根据整理出的背景信息,策划话题,生成文案,优化文案,策划标题,这一步和飞书多维表格的工作流程一致;

工作流逻辑并不复杂,在上图的工作流示例中,我设置了一个循环节点,也就是根据整理出来的信息,从策划话题这一步开始,到优化文案这一步结束,设置循环,循环5次,就可以生成5篇短视频文案。
另外一种批量生成短视频的逻辑,是在生成文案这一步,设置多个节点,按照不同平台、不同结构、不同风格、不同营销侧重点去撰写短视频文案,也可以根据一个关键词,生成多篇短视频内容。
很多人会被Coze工作流的搭建操作难住,其实就是配置好输入、输出参数就可以了,遇到问题的时候搜一搜相关的教程,其实并不难。

专栏作家
敏捷增长研究室,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聊热点写故事,用人话讲干货,偏爱热点营销类话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